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有了这个小装置,假硬币再也钻不了空子!”在前天上午商业场科技之家里,53岁的祁喜林成了大伙羡慕的“明星”,由他发明的硬币识别装置专利被绵阳一家企业以20万元的价格购买,从而创下该组织近几年来民间专利成果转让新高。
硬币识别装置专利转让成功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展览的发明琳琅满目,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到复杂的机械设计,可谓应有尽有。在众多的发明专利中,最受关注的还是祁师傅的硬币识别装置。这个小小的装置就像一个验钞机,可以放入纸币和硬币,还能自动识别所投入的硬币真假。祁师傅现场投入一枚一元的假币,不到两秒钟的时间,机器便传出声音:“您投放的硬币是假币。”一瞬间便识别出真假。
谈到成功的经验,祁师傅认为主要赢在对市场的把握,“任何一项发明,都应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不然就没有企业来购买专利。”
优秀项目转化难是通病
据科技之家一位姓农的负责人介绍,科技之家自2004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拥有200多个项目,但真正得到成功转化的仅有十来项,一些项目取得专利至今已有近十年,却一直无人问津。
“在发明创造的圈子里面,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了一项通病。”农老师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民间的发明者数量大,各项发明的层次参差不齐,很多项目的技术还不太成熟,与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是对接渠道不通畅,缺乏科企交流平台,作为投资方的企业根本了解不到相关信息,“如何搭建一个广泛的平台,让更多的优秀项目为人所知,是所有圈内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农老师说。
年底开通网上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事实上,这样的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变。”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市的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建设网上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预计今年底即可正式开通投入使用,届时各种专利项目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登记,供各类企业参考投资,而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登记,寻找合适的专利项目。
本报记者 杨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