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幽静,空气清新的华夏公园内,几只“小鹿”在悠闲地吃着三叶草,也许过不了多久,同样的一只只“小鹿”就会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与你共享城市日益完善的生态环境。
记者昨日获悉,数十年前在上海消失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长相酷似小鹿的獐又回来了。
本月中旬,21只平均只有1岁的幼獐从浙江岱山的驯养繁育中心引入浦东,落户华夏公园,有望明年放养野外。本报记者吴晓青通讯员黄静摄影报道
21只幼獐从岱山迁居浦东
在浦东环城绿带华夏公园内,20只平均只有1岁的幼獐呆在专为它们盖的小木屋内,悠闲地吃着嫩草。“现在情绪稳定多了。”饲养员告诉记者,獐生性胆小谨慎,易受惊吓,受惊扰时狂奔如兔。“3月初从岱山回来,它们一路上都被打了麻醉。其中有一只幼獐运来第二天就夭折了,解剖时发现该幼獐死于肝脏疾病。”
记者靠近小木屋,小獐们警惕起来,竖着耳朵,停止走动,静观记者的一举一动。记者看见,獐的身形与山羊近似,属于鹿科动物,长相酷似小鹿。由于正在褪去冬毛,长出新毛,小獐们显得有点“邋遢”。
“要区别雄性和雌性,就看是否长了獠牙。”一旁,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马飞雁介绍说,“雄性会长出獠牙,露在嘴外。”两周以来,她每天都会来看看这些小獐,观察和记录它们的行为,比如生活是否规律,有没有反常的行为。马飞雁每日观察还有一个目的———帮助浦东重新引入獐的种群。
引入獐能完整浦东生态系统
去年,新区环保局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确定了《浦东新区獐的重引入试点种群的建立》课题。“引入大型动物,能完整浦东的生态系统。”课题参与者———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苏铁解释。原来,大型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能够有效引起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据了解,我国正在开展的重新引入对象包括大熊猫、扬子鳄、华南虎、麋鹿等近10个濒危物种,但多数处于野外生存能力训练和小种群野放试验性阶段,在城区重引入动物在国内更是空白,只有麋鹿的野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獐其实就是浦东的本土物种。”苏铁介绍说,獐曾广泛分布于整个华东地区,现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动物,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逐渐在上海消失,若被引入浦东的绿地中,能够有效避免生态入侵等危险。同时,其繁殖力与适应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数量、形成稳定种群规模。因此,獐是生态浦东建设中理想的引入动物。
“生儿育女”等待野外放养
自然幽静,空气清新,华夏公园无疑成为不错的獐养殖试验地。作为具体操作方,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署还在苗圃内种植了大量适合獐口味的各类蔬菜,保证獐“衣食无忧”。“一只獐每天要吃掉6斤草料,胃口不小。”饲养员一边说一边将刚采下的三叶草放入了獐舍内。“看看它们腹部有没有隆起的?”马飞雁向木屋内扫视了一圈,“5月底至7月初是獐的繁殖期,头胎一般产仔2只,希望今年它们能成功繁育出第一胎。”
浦东新区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署副署长张志明告诉记者,为提高獐的繁殖率,近期还不能在绿带内大面积圈养。等到明年底课题验收后,獐将有望放养至野外,增加浦东生物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