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军分区紧紧围绕战斗力提升,将各项工作向军事效益聚焦,不仅使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上了台阶,而且民兵组织建设、快速反应能力、管理教育工作也得到加强,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
“抠”人员——“四卡制”卡住假数据
5年前,许昌军分区领导带领机关人员到所属县点验民兵整组情况,结果令人吃惊。
军分区党委决定把民兵组织整顿作为突破口,决定一个连一个连地过,一个兵一个兵地抠。实行“四卡制”,把每个民兵的基本情况制作成名片大小的卡片,卡片上详细标注民兵的基本情况,由军分区、人武部、基层武装部、民兵个人各执一份。不管是组织什么活动,拿着民兵分队卡片簿,逐人呼点,逐项对照。
“四卡制”的实行,杜绝了冒名顶替现象,有效地保证了民兵的在位率和真实性,民兵的参训率也提高到97%。
“抠”项目——训练基地成为新亮点
“走走队列跑跑步,拿上补贴回家住。”这是几年前许昌民兵军事训练的写照。
以往,由于场地受限,训练设施不配套,民兵军事训练成绩提高不上去,军分区的军事工作连续被上级批评。
军分区领导感到,军事训练上不去,民兵队伍就没有战斗力,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把训练搞上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训练问题,他们决定先加大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力度。
当时军分区新营区建设已经开工,各项任务非常重。有的同志提出同时展开两个大的建设项目精力和财力顾不过来,不如等新营区建成后再搞训练基地建设。军分区党委认为,训练基地建设是急中之急,宁可缓建新营区也要把训练基地建起来。他们压减新营区的生活服务性设施项目,很快建起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综合训练基地,实现了民兵军事训练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
训练基地刚刚建成一年多,他们就先后组织了十几批各职各类人员不同层次的集训活动,出色完成了济南军区民兵重点分队军事课目演示和河南省军区征兵工作业务培训等重大任务,受到了两级军区的高度评价。
“抠”经费——信息化引领驶入“高速路”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指挥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军分区人少事多、提高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
2005年初,当许昌军分区搞信息化建设时,很多人提出质疑。军分区搞完新营区和训练基地建设,经费紧张,总不能负债搞建设吧?上级对军分区系统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任务和标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但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决心已定:缺少经费可以想办法筹措,但信息化是必建项目,宁可日子过得苦一点,也要把信息化网络建起来。他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请院校专家指导、到信息化产业发达的单位参观见学,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军分区、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盘规划和建设。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们在军分区范围内建立了集计算机数据网、重要目标远程监控网、可视电话会议网、程控电话网于一体的“四网合一”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分区与所属单位的资源共享、文电直传、同步监控和远程教育管理。2005年6月,济南军区在许昌召开军分区人武部建设工作会议,观看过他们组织的信息化演示后,军区首长评价他们是“小机关,高效率,大作为”。
“抠”时间——重点分队形成“铁拳头”
去年7月2日,许昌境内突降暴雨。凌晨6点,许昌市防汛抗灾部门发出橙色预警。7点,许昌军分区启动快速动员预案。9点,18支民兵重点分队近万人全部到达指定集结地域。
近几年,他们把民兵重点分队作为应急应战的骨干力量建设。为了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快速集结、遂行突发任务的能力,他们在每个县(市、区)建有民兵应急分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一支民兵“拳头”分队,要求“拳头”分队人员必须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适龄人员,有效地解决了人员难集中、时间难落实、训练难组织等问题。目前,他们共建立了9个民兵“拳头”分队,一旦有情况,2小时内可以把“拳头”分队拉到指定地域。
民兵重点分队科技含量不高,制约着民兵分队的层次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军分区领导深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积极引导企业领导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先后组建了民兵电子对抗等6个分队,共吸纳地方博士、硕士3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50多名。2003年12月,由许继集团8名博士、20名硕士和学士组成的民兵网络分队,参加济南军区组织的演习,圆满完成了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