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打完WCBA比赛,昨天下午丛学娣一下飞机就匆忙赶回家里,爱人已经烧好了饭菜,正准备带儿子出去冬泳,临走时不忘叮嘱:“汤还在炉子上炖着,你别忘了看一下。”
与三年前相比,丛学娣明显瘦了许多,去年再度出山带领东方女篮,让她非常累,目前球队在WCBA中8战皆墨,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个让丛学娣牵挂的,是来到祖国的2008北京奥运。以她名字命名的体育发展公司正与奥组委联系,希望参与奥运场馆建设,而她自己也心系中国女篮的奥运前景,她希望15年前的辉煌能在北京重现。
本版撰稿记者 张逸麟
1984年奥运·初体验
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情
丛学娣一家正在整理着家具和物品,他们快搬家了。这套位于兴国路的老式公房,丛学娣一住就是10几年。而她对奥运会的回忆,要比这套房子更久远,但却令她记忆犹新。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丛学娣才20出头,进入国家队也才半年左右,1米66的个子在长人林立的篮球场并不引人注目,不过她已经是当时女篮的主要控卫。
丛学娣回忆说,当时奥运会决赛阶段只有6支球队可以参加,刨去卫冕冠军和东道主,其实能参加的只有4支,因此预选赛竞争非常激烈。而当初也不是按照各大洲来决出参加球队,是所有球队在一起打预选赛,难当可想而知。
然而20岁的丛学娣没有什么压力,“当时我年纪也小,想法也不多,没有去研究对手的情况,别人也对我这个1米66的后卫也不注意。但是到球场上,我的劲道可不低,我记得当时我不停地跑,不停地进攻,因为想得少,所有的精力都在比赛上。现在很多时候,就是想得太多了,分心了。”
在古巴打预选赛期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同一层的一间屋子着了火,我们立刻冲出房间,在过道上,脚下全是烟。好在最后没出大事,不过当时球员们逃离楼层的速度,可不比球场上慢。”
惊心的事不少,开心的也很多,在预选赛期间,丛学娣度过了20岁的生日,“那一天我正好在比赛中拿到20分,队友们给我一起庆祝,使馆也送来了馄饨和面。那是我第一次到国外打大型比赛,我感受到这种集体的温情。”
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派出300多人的大型代表团参赛,因此各方都很重视,丛学娣回忆说,为了开幕式,中国的所有运动员事先都要排练,还要走正步,但开幕式的盛况也令她难忘。
1992年奥运·新篇章
带领女篮杀入奥运决赛
洛杉矶奥运会后,丛学娣因为一些状况离开了国家队,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奥运梦并没有因此结束,而且才刚开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女篮再次找到已经29岁的丛学娣,希望她担任核心后卫再战奥运,篮球情愫不减的丛学娣一口答应,并开始了辉煌之路。
1992年和1984年两届奥运对丛学娣来说完全不同,29岁的丛学娣成熟了许多,但体能也下降了不少,“20岁时,在场上怎么跑都不觉得累,可1992年不一样,我当时就说了,这么多年离开国家队,要一下恢复体能是很难的,不过那时我练体能练的很辛苦,我开玩笑说,老了在还年轻时的债。”
女篮最终一路杀进决赛,但最终不敌当时的独联体,屈居亚军,虽然这已经是中国女篮在奥运会上最好的成绩,但对丛学娣来说却是一个难忘的遗憾。
“决赛与半决赛是连着打的,半决赛打完了,所有球员都送了一口气,因为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那天夜里,几个队员聚在一起,把这些年来的辛酸都说了出来,我感觉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那个晚上,我们聊得很晚,但第二天就是决赛,大家睡觉前还说,明天比赛我们没有压力,能够放开打。”然而决赛并不是女篮球员设想的那样,第二天当丛学娣和队友们走进球馆,一切完全不同,“决赛的氛围是我们没能想到的,那么多人,那么响的声音……在决赛里,我的各种想法都冒出来了,我想着冠军,想着金牌,心情很难平静。等我们都渐渐平静了,比分已经落后很多了。”
“这还是我们比赛经验不够,之前从来没有打过奥运会决赛这样的比赛,”丛学娣说,“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想我们可能拿到冠军,当时我们有实力去拼一拼。我一直认为,第二到第一是一道坎,如果我们拿过冠军,心态就不同了,打球的气势也会不一样。”虽然已是15年前的往事,丛学娣话语中充满了无限的遗憾。
2008年奥运·新展望
谁说08奥运没有机会
结束了球员生涯的丛学娣,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她希望享受天伦之乐,不过担任女篮主帅的位置,她不得不再把家庭放在一边。
2002年离开东方女篮主帅位置后,丛学娣开始“充电”,几年的进修让丛学娣得到了教育学方面的硕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丛学娣曾和一些体育教师谈起如何给中学生上体育课的话题,“许多体育老师在谈教学时,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如何保证学生不受伤,为了避免受伤,一些单杠、跳远的项目都被取消了,我真的很费解,如果只知道保护孩子,那体育课还教什么?”
丛学娣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应该要吃点苦,1992年夺银时的中国女篮,身体素质在当时不算好,她们能够走到这一步,完全是训练吃苦和场上拼搏。中国女篮目前正在备战08奥运,丛学娣认为篮协请来了洋帅,带来了新颖的执教立刻和科学方法,这对女篮是非常好的,不过她希望女篮姑娘们还加强一些吃苦和拼搏的精神,“当时我们队里郑海霞、宋晓波她们,都是很能吃苦,很肯拼的。我希望这种精神可以传下去,现在的女篮不仅要科学训练,也需要这种精神。”
丛学娣表示她虽然还没有去现场看比赛的计划,但也很想带着儿子去北京看看比赛,尤其是女篮一直让她牵挂。丛学娣认为,已实力来讲,这一届中国女篮要想重塑1992年的辉煌难度很大,但她仍希望这一幕能够重现,“当初我们也没想到能拿到银牌,但我们拿到了,现在一些想不到的东西,也可能发生,这不是电影,这是比赛,只要倾尽全力,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比赛的结果呢?什么都有可能……”
>>她的奥运军功簿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国家队“新女篮5号”,帮助中国女篮勇夺奥运会铜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篮获得第六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篮夺得银牌,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