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子毛岸青亲属灵堂悼亲人 |
境外媒体高度关注毛岸青辞世
身为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去世的消息一传出,迅速引起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袁伍枚发自北京 3月23日凌晨4时20分,毛泽东唯一幸存的儿子毛岸青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媒体纷纷关注
身为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去世的消息一传出,迅速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台北“中央社”、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除介绍毛岸青去世的消息外,报道大都提到了他的曲折生平。
韩国媒体则认为此次信息发布显得低调而内敛,与毛岸青一生的形象颇为符合。韩国媒体称,毛岸青的一生,历经坎坷,备受磨难,是用自己的遭遇为中国上个世纪的革命做出贡献的一个牺牲者。当然,毛泽东的亲人,有十数人在上个世纪那场革命中失去了生命,相比之下,毛岸青还是一个幸运者,尽管他的身体与精神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以至于无法像其他一些开国元勋的子女一样,在其后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内大显身手。
坎坷从童年开始
1930年,杨开慧烈士被害后,7岁的毛岸青与哥哥、弟弟一起被中共地下组织接到上海抚养,不久因地下组织遭破坏,他们被迫流浪街头,其间,毛岸龙因病致死或失踪。后来毛岸英回忆称,他们除了没有当过小偷和被富人收养之外,其凄苦生活,活脱脱就是两个张乐平笔下“三毛”。
因此,毛泽东在1946年给远在苏联的毛岸青写信时,开头这样称呼他:“岸青,我的亲爱的儿。”这样的性情流露,与公众印象中的毛泽东形象大相径庭。
1941年,毛岸青与哥哥毛岸英在苏联留学,毛泽东在给他们的另一封信中叮嘱道:“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以倒置,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辅之。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这样的话,与后来流行一时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异曲同工。
但实际上,毛岸青直到1936年13岁之前,都没有上过学,基本上不识字。因此,在同一封信中,毛泽东还特地表扬岸英写中文信“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那么,这就隐含着提醒岸青要加油努力向哥哥看齐了。
毛主席惦记二儿子婚事
1947年,毛岸青归国,先去黑龙江农村锻炼,建国后在中宣部任俄语翻译,曾参与翻译多部著作。但是,他在恋爱问题上却一直不如意,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
毛泽东曾因此劝慰他说:“你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
海外媒体大多将毛岸青身体不好的原因,归结为童年时在上海被警员打伤头部的经历。而事实上,哥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也一度使他精神消沉。
直到37岁时,毛岸青在大连疗养时与嫂子刘松林的妹妹邵华结婚,从此得以安享人生。毛泽东对岸青与邵华的婚姻非常满意,在给岸青的信中,毛泽东曾这样写道:“听说你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语气轻松,甚至有些俏皮,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父亲为儿子找到幸福所表现出来的欣慰之感。
低调的晚年
毛岸青与邵华在一起,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影视作品,并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他还和邵华及儿子毛新宇一起多次重走长征路,到老区调研,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还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
无论是毛泽东在世时还是离世后,毛岸青始终是静悄悄的,几乎从来没见过他风光地与领袖一起巡游大江南北,他也没有积下多少家财,甚至,我们都从来没有听过他讲述过自己早年的痛苦经历,惟其如此,方更显他的朴素与低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