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说,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显然,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单纯的GDP增长并不能让中国可持续发展。今年两会的重头定在“民生”,已然把民众的福利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毕竟,在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老百姓的福利似乎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反而出现了压缩的局面。个人消费空间缩小,而企业的利润、固定投资等膨胀
GDP有三个部分的收入,第一部分是工资,工资到各个家庭部门去,就变成消费了。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摩根士丹利的统计数据看,这些年居民个人消费总额增长了,但是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有所下降,一直往下跌,甚至跌到38个百分点。
GDP的第二部分是利润。从统计数据看,利润是在增长,增长的速度比GDP还快,这仅仅是指工业部门的利润,并不包括来自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利润。从银行存款看,目前如果把家庭、公司以及国家的银行存款做比较的话,增长最快的是各公司的银行存款。
国税和地税是GDP收入的第三个部分,这部分也在增加,但相比之下,地税部分增长比较快。
因而,可以说,这些年中国GDP的总量在增长,但增长过程中,第一部分占GDP的比例在下降,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却在增长,也就是说,家庭、工资、个人消费空间都缩小了,而企业的利润、固定投资,出口等却膨胀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国内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
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包括居民福利
目前的趋势要扭转过来,政府可能要做一些工作,最近两年,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做了,比如把固定资产投入转向医疗、社会服务。另外,可以建立一些针对地方政府的机制。比如,对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除了GDP增长之外,把居民的福利,以及各个方面社会服务的投资也包括在其中,因为后者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投资方向和态度。
在1999—2002年,我在新加坡做首席经济学家。当时新加坡就是这样,国营企业赚取了很多钱,国家财政部门就拿部分过来,用于教育和医疗。我作了一个计算,如果中央政府要国营企业支付红利,达到一半的话,2006年中央政府的医疗和教育支出就可以增加1倍。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