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纪念品不够,水果等其他商品来凑——特汇关门前面临的尴尬。黄晓珍 摄
高调开业的厦门特汇旅游购物广场,在开业仅8个月后,就停业倒闭。特汇的倒闭,看起来是一个偶然,实际上却是厦门旅游购物生存现状的一个缩影。
最早只卖进口商品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率先打出旅游购物招牌,之后,厦门先后有中旅旅游购物、友谊商场、三友假日以及特汇等以旅游购物为主题的商场。但是,除了三友假日还在苦苦支撑外,这些商场大多中途“夭折”。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没有旅游概念,只叫‘出差’。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旅游概念开始流行,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应运而生。”一位曾经在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工作的陈先生说。
据介绍,当时,该中心是厦门市旅游局的下属企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以旅游购物为主题,但来厦游客很少,“这个中心卖的都是一些进口商品,与后来的免税商场定位相似,里面没有一个与旅游相关的产品。”陈先生说,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在初期的经营还不错,但由于体制、市场等问题,厦门首家大型旅游购物广场就“夭折”了。
“友谊”难奏地久天长
除了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外,友谊商场被认为是厦门旅游购物商场发展的一个典型“夭折”的例子。
友谊商场就是现在火车站对面嘉年名华国际家具广场的前身。在当时,友谊商场是厦门响当当的一家中高档百货商场。2003年,由于竞争压力大,友谊商场希望寻求新的突破口来实现业务转型,而旅游购物则成为友谊商场转型的一个目标。
“由于当时市政府提倡‘温馨购物在厦门’的口号,因此业主认为,旅游购物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曾经在友谊商场工作过的赵小姐说。
但不久友谊商场就发现,做旅游购物并不能支撑其长远发展,在其转型做旅游购物中心大约半年后,就陷入了困境,随即宣布香港家具商成为友谊商场的下一任接班人。
三友假日硕果仅存
去过鼓浪屿的人,对三友假日商城一定不会陌生,它是鼓浪屿一个大型的以旅游购物为主题的商城。
三友假日在开业时,宣称要引进数十个国际知名的商家进驻。“三友假日依靠鼓浪屿这个著名的景区,而且在游客的必经之路上,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决定三友假日会继续做好旅游购物的角色。”三友假日王副总经理说,三友假日商场占据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一定会把旅游购物做得更好。
不过,记者现场发现,除了有麦当劳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知名的商家。而三友假日的二楼和三楼商家总共加起来只有10几个。据商家反映,旅游购物的主题确实很难推行,商城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多旅游纪念品商铺。记者赖洪平
业内分析
两大硬伤拖了后腿
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有上千万的游客来旅游,为什么厦门却容不下一个大型的旅游购物商场呢?
业内人士认为,缺乏特色旅游商品、单兵作战以及管理不善是厦门旅游购物商城的不足。
“现在,无论游客去哪里旅游,买什么纪念品,基本上都是全国一个模样,厦门很少独特的、具有厦门风情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厦门三友假日王副总经理说,纪念品的雷同使游客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厦门市贸发局内贸处有关人士说,厦门旅游商业缺乏创新意识,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和开发,比如厦门有鼓浪屿这样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厦门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文化和地域色彩做一些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厦门中星国旅社总经理顾翔说,游客真正乐意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一定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特色产品。他说,旅游商品不要大,要适合携带,而且价格不应该太高,控制在100元以下,高了就没人买。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博士李建中说,厦门的旅游购物商业都是单兵作战,缺乏大型的整体营销,比如上海的城隍庙,这是依托一个景点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旅游商业,包括特色小吃、特产和地方特色表演。
李博士认为,厦门的旅游商场共同的缺点是小、散,其实,旅游商场可以依托一个景区,融合特色小吃、特色表演在其中。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最早的厦门市旅游购物中心、友谊商场还是后来的三友假日、特汇旅游购物广场,都是单兵作战,并不能和周围的相关行业有机结合。(赖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