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伟教授在实验室。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
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向左、右侧的支干,再进入肝实质内,此处也称第一肝门。
另一管道系统称为肝静脉系统,是肝血液的流出管道,其分布也与门静脉系统不相一致。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此处也称第二肝门。
肝胆关系示意图。
[孙克伟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科、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和肝病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病重点专科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湖南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肝病学会委员,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中医药跨世纪人才。
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Westerm医院出任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肝脏疾病的研究,率先在湖南省开展中医药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中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研究,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黄疸和肝病的鉴别诊断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约专家 孙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曾记否,去年香港著名演员“肥肥”沈殿霞先接受了胆道手术,后又进行部分肝切除手术,不少人觉得好奇:为什么胆手术和肝手术都得进行?当时专家的解释是“肝胆相照,切肝是为护胆。”
相关词典上曰:“肝胆相照”表示以真心相见,常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交情深厚,坦白、讲义道,源于《侯鲭录》中“照心照胆寿千春”。然而,从医学角度看,肝胆相照这个成语存在何种医理?肝与胆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记者专程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孙克伟教授。
[定义]
肝是“化工厂”,胆是“仓库”
肝,也叫肝脏,是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相当于“化工厂”。
胆,是胆囊的通称。胆管系统由胆囊和胆道组成,胆囊依附于肝,是胆汁的“仓库”,具有储存、浓缩、排放胆汁和直接参与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作用,胆道一般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它的作用是,把那些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
孙教授介绍,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1.5公斤左右,成不规则锲形,大部分为由肋弓所遮盖,正常成年人右肋下不能触及肝脏,但肝脏肿大、儿童和形体消瘦者,可在肋下触及。胆囊呈一梨形中空器官,是与肝脏最临近的器官,位于肝下胆囊窝内。二器官有许多血管、神经、淋巴管项相连。但最重要的是,二者形成胆总管,共同完成胆汁的分泌过程。
[关系]
“一衣带水”,相互影响和依存
“肝和胆在解剖上紧密相连,生理功能也息息相关。”孙教授说,胆汁的形成与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胆汁由肝脏制造,分泌后进入胆道系统,未进食时,在胆囊中浓缩储存,进餐后,胆囊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胆汁有许多功能,如有助于防治肠道感染、清除肾脏不能排除的脂溶性物质,但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脂肪类食物和脂溶性维生素。
如果肝脏有病,胆汁功能将有障碍;或胆囊切除后,胆汁不能储存,会出现进食含脂肪的食物后消化不良,甚至脂溢性腹泻(进食脂肪后出现腹泻),时间长久后可出现消瘦、体质下降和骨质疏松。
另外,常言说的“胆大包天”也有其医学依据。中医认为,肝胆的疏泄功能还表现在勇怯方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肝主谋虑,与情志活动有关;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从情志和思维过程来说,谋虑后则必须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肝胆密切配合,人的思维活动正常,遇事处理则果断。正如《类经·藏象类》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同济,勇敢乃成。”
[病例]
任何一方出毛病,都可累及对方
“肥肥”先后进行的胆、肝两项手术让人觉得蹊跷,孙教授认为,肥胖中年妇女是胆石病的高发人群。临床中,出现过部分患者在进行腹腔镜取胆结石手术后,由于残留结石,而导致胆管糜烂、出血,需要再次进行部分肝切除手术,这是“为护胆切肝”的说法。术后有可能发生身体状况不佳,发生局部炎症,当然就必须进入ICU救治。
孙教授提示,由于肝脏和胆管系统在生理结构上关系密切,因此,任何一方出现毛病,都可以累及对方,两器官结合治疗、辨证治疗,这在医学上来说并不少见。
病例一,12岁男性儿童,出现黄疸(巩膜、皮肤、小便发黄)一月余,当地医院按照病毒性肝炎治疗,黄疸进行性加深,在本院进行B超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肿瘤,手术切除后黄疸消退。临床上出现黄疸病人,常要鉴别是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还是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黄疸,有常将胆道引起的黄疸误诊为肝炎的。如胆结石、胆道梗阻,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如果为泥沙样结石,梗阻不能解除,可发展为继发性肝硬化。
病例二,一中年肝硬化患者,B超显示慢性胆囊炎,自觉肝区胀痛,经常服用治疗胆囊炎的药物无效,后按照肝硬化积极治疗,肝硬化好转后,慢性胆囊炎自然恢复。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并发胆囊炎、胆囊水肿、甚至胆囊萎缩。
[忠告]
肝胆有毛病,不要轻易言“切”
孙教授以上已提到,若胆囊切除后,胆汁不能储存,会出现进食含脂肪的食物后消化不良,甚至腹泻,久了人就消瘦、体质下降等。于是,有酷“爱美”之少数人士,为达到减肥目的,居然人为要求实施“胆囊切除”。教授忠告,手术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取尽结石、通畅引流,若擅自“切”胆,千万使不得。
关于胆囊结石,若为无症状单块结石,直径不超过2厘米,可不作任何治疗,只作定期观察;若为多数小结石,或结石大于3厘米,或胆囊无功能,均应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对身体影响甚微。其他如排石、溶石及碎石等方法也可选择应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及家属也需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如“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并发症高”确实如此。这是因为:肝内胆管走行复杂,很难将结石完全清除干净,胆管结石易并发反复的胆道感染,后期所致的肝实质性损害如黄疸不退、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所以,肝内胆管结石应重在预防,如注意饮水卫生、减肥、控制血脂增高等。要知道,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