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即将实施全民医保,推行了多年的社区医疗将正式进入广大市民的生活,但广州日报的记者采访后发现,对社区医疗,广州居民普遍有四忧。
和广州一样,浙江今年起将在全省逐步推开全民医保。看病是民生热点,广州市民的担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忧:医生水平有多高?
“社区医院虽然路上距离已很近,但心理上的距离还很远”,这是许多百姓对社区医院的总体感觉。
“关键是担心社区医护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在广州某机关上班的廖先生说,他们家附近的社区卫生中心明明就是原来的街道卫生院,“里面的医生从我读小学开始就在那里出诊,都只有中专学历,变成社区卫生中心后,不过就是门口换了块牌子,这不是‘换煲不换药’吗?”
二忧:怎么没有夜班门诊?
市民对社区医疗的信心不足还源于一些社区医院硬件匮乏、设备陈旧,尤其是在一些偏离中心城区的卫生中心,心电图、B超等基本医疗设备都已经非常落后,就诊环境也很不理想。
因为经费紧张,很多社区医疗机构都在拼命压缩人手,所以无法像大医院那样轮班增设夜诊、午诊。“他们的开诊时间和我们的上班时间一模一样,有时我们下班想看个感冒,或者晚上腹泻想拿点药都会吃‘闭门羹’。”在天河上班的白领张玮莉小姐抱怨说。
三忧:谁来规范转诊的标准?
“如果真的实行了社区首诊,那意味着以后看病都要先到社区医院,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才能转到大医院。但这样的转诊以什么为依据呢?”不少市民存在这样的疑问。
还有市民担心:“万一社区医院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但医生为了创收,不肯帮我转诊,怎么办?”大家对社区首诊的疑问普遍集中在“谁来规范转诊?”这一问题上。
四忧:社区看病能便宜多少?
到社区医院看病并不比到大医院省多少钱——这是不少市民的感觉。据了解,按照规定,社区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最少要比三级医院下浮20%,按照一些市民的理解就是“打个八折”,两者之间收费差距不够大,很难吸引病人先选择到社区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