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筹备近两个月后,英特尔进入中国22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新闻发布会昨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举行。英特尔公司(INTER)CEO保罗·欧德宁昨日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设一个芯片加工厂,该工厂将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曾有外国媒体报道,英特尔与美国商务部领导下的一个机构组织进行过协商。为了对军民两用技术的输出加以限制,英特尔的大连工厂的技术与其现有主流技术的差距在两代以上。但是当现场记者提到这个问题时,欧德宁却巧妙绕过了直接回答。他表示:“这是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所允许的在境外的最先进的工厂。”
入乡随俗建“68号厂”
英特尔宣布,将在中国大连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12英寸)晶圆(芯片)的工厂。该工厂被命名为“英特尔Fab68号工厂”。欧德宁表示,68号厂落户中国“是必然选择”。欧德宁介绍,“68”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英特尔也入乡随俗把大连这家工厂命名为“68号”。据悉,英特尔大连工厂的占地面积为16.3万平方米,今年年底正式动工,并将于2010年上半年投产,拟雇1500人,绝大部分将是本地员工。
舍微处理器 取芯片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英特尔不会在大连工厂生产核心的主流芯片产品——微处理器,目的主要在于打消美国政府的顾虑。英特尔将在大连工厂生产芯片组,这种产品的生产无须尖端技术。而且英特尔在大连新厂投资额比建设最新微处理器工厂35亿至40亿美元的预期成本要低很多,但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仍将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投资额较低的原因之一是英特尔可从旧工厂转移生产设备到新工厂。但是这也并不意味中国本地制造业无法向英特尔学习创新意识。为了从制造转向创造转化,中国政府也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
全球共8座12英寸芯片厂
据了解,12英寸(300毫米)的芯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英特尔在全球也不过七个生产厂(大连是第八个)。该芯片生产线在最终落户中国之前,有多个国家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争夺。英特尔在全球的七个同类生产厂分别位于美国本土(5个),爱尔兰(1个)和以色列(1个)。获悉英特尔即将建立第八个12英寸芯片生产厂后,以色列、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城市曾为此还展开一番争夺,最终,英特尔选择了落户大连,支持中国政府的“振兴东北”策略。
背景
英特尔在中国
1985年 以北京办事处为起点,英特尔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Pentium)处理器。1996年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于当年11月破土动工。2003年英特尔开始在成都建厂,用于封装和测试英特尔半导体产品。2004年英特尔在北京建立了其全球第三家无线技术发展中心。2005年英特尔亚太区研发有限公司、英特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英特尔渠道平台事业部先后在沪奠基。2006年中国成为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和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报告区域。
综合竞报、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