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花60分钟散散步?为什么不花15天住在一个地方慢慢看风景?
让世界跟着我的节奏
“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写照……是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其实,慢的乐趣谁都能体会得到,但又似乎真的已经失传,因为都市的浮躁正在吞噬现代人的时间,忙碌成为现代人忽视爱情、漠视亲情、摧残自己身体的合理借口。当人人都急着赶着向前跑、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了解一切时,这种极致的快换来的却是精神的麻木和迟钝。此时,慢半拍的人反而真正享受到了生活。
但是,越是这样快,我们越不能忽略来自人类天性里对“慢”的渴望,我们曾经摇着扇子坐在院子中听邻居大姐姐讲故事,曾经整个晚上在闲话中度过。如今为什么不能花60分钟去慢慢地散一场步,花两个小时去音乐厅静静地听一场殿堂级的新年音乐会,花2小时慢慢享受一顿美食,花15天住在一个地方慢慢看风景,或者只是把手机、电话关闭3个小时,舒舒服服地打场球,看几本书……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的心态和把握个人时间的能力。
慢生活是一种利用时间资源来补充生命资源的过程,象征了生活的高品位与质量,而且似乎要比上气不接下气地忙生活来得更酷。在“慢”面前,分分钟挑战自我,透支身心,以健康为代价积累财富或者声名的“快”生活,显得无谓又不划算。“慢”的贵族风范,令“快”只能望其项背;“慢”的高级层次,令“快”仰视它也对不上话。“慢”所创造的生活高品质,需要你慢慢地体会,直到离不开。原来,世界是可围绕自己旋转的,只是慢一点,再慢一点点……
节奏:对快的叛逆对慢的神往
“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不仅是健康,还包括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和享受,对周围的一切丧失了新鲜、好奇、体会与感动,生活的细节已被完全忽视。”刚走出象牙塔的小王说,大学里自己可以欣赏艺术、培养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可是飞快的生活节奏磨灭了他的个性和爱好。
针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反对“快餐”的“慢餐文化”也开始盛行。北京有景王阁餐厅是国际慢餐协会的会员店。在这里用餐的人士一般一顿饭会吃两个小时以上。他们放慢了饮食速度的同时,更放慢了心态,以慢餐引导那些被物欲横流的大潮包围着的人们放慢脚步,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
生活: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
以健康快乐的名义“慢”下来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因劳累猝死。大工业时代延续至今的“快文化”,使全世界每百人中就有40人患上“时间疾病”。
雅虎中国网站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进行了一个参与者达30万人的上班族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班族最期望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和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展览和健身。调查同时显示,84%的白领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够有时间定期锻炼。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可怕!
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生存所必须适应的规定模式,也许在人们的心底,对脚步不再匆忙、生活舒缓安逸的渴望已如山花般灿烂。所以,当“慢生活”的概念出现,便迅速震动世界影响至今。
德国著名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因此,“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据欧洲健康协会的调查,忧郁症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在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学家瓦格纳林克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医学专家指出,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