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日前下发通知,具体从三个方面规定10类人员可以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的要求。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人员不再要求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本报昨日A10版)
人事部对10类人员取消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考试成绩,是对长期以来“一刀切”式的职称外语考试的一次矫正,将使人才的使用、管理更趋公平合理。
在我国,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之所以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甚至成为某些专业人才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因为职称的“含金量”过高。长期以来,由于机制和体制上的原因,致使职称评定与个人的收入、福利、住房、地位等紧密挂钩,与单位的利益、社会评价等相联系。这种机制和体制上的原因所具有的导向性和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使职称评定的功利性取向日益彰显,其弊端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成倍放大。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职称考试作弊、论文造假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非专业因素的导入,晋升者要忍受指标的限制、论资排辈的煎熬、发表论文越多越好的苦衷和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测试的无奈,“物化”的职称逐渐使人游离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沦为职称的奴隶。
因此,笔者希望人事部门能够借这次“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机,好好反思一下现行的职称评价机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一个“职称外语考试改革”,而是要在职称评定制度的更为关键、根本的问题上下工夫。曾革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