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创造了一批全国知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图为湖桥小学的学生在演示由苏杭同学发明的“黄瓜条快速切割机”。余志雄摄
本报讯 (记者 邬伟卿永锋颜开云)昨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央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与会代表、专家们介绍了一批未成年人建设的创新案例,并现场进行了生动的点评和热烈的互动交流。会议由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翟卫华主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等出席。
蒋建国对代表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湖南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他说,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六个方面:一是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体系建设为支撑;二是以兴办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实事为关键;三是以加大整治为防范;四是以改进创新为动力;五是以扩大队伍为基础;六是以加强领导为保障。
陈润儿表示,长沙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他向与会代表推介了“新三好”评价体系(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社区小义工”、“快乐大篷车”、“家长网校”等全国知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创新经验以及专家点评和现场互动交流的创新形式,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如何发挥社会资源单位的积极性,动员其向未成年人开放活动场所?”“如何保障活动的经费?”“如何让城乡孩子共享社会文化资源?”……代表们纷纷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会上,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表彰。北京市东城区的“蓝天工程”、长沙市开福区的“快乐大篷车”等12个案例获得一等奖。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罗志丹,市领导谭仲池、吴志雄、张湘涛、陈泽珲、张菊萍、姚五零等出席会议。
见A11-A14版
德育创新在快乐
本报评论员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了。在长沙市花杜鹃怒放的季节,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再掀热潮。
少年强,则中国强,德育,乃百年大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国家未来之重要,绝非小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未成年人的工作,尤其需要创新。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一阵风”,走形式、走过场,而要认真、务实、着眼长远。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在德育实践中,长沙市以“快乐教育”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快乐中生活、学习和成长,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以往,我们在开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固守口头化、书面化、黑板化的方式,难免显得苍白和僵化。长沙市“快乐教育、快乐成长”活动,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学校、社区互动,力求全面覆盖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德育阵地从网上到网下,从科技到人文,从课堂到社区,从社会到军营,真正实现了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使得德育情境真实而丰富,一种科学、有效的德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长沙经验表明,让未成年人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陶冶心情、培养人格、修炼品行,更能发挥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做法,准确把握了青少年爱玩、好动的天性,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从而避免了“教育成人化”的误区。比如“快乐小义工”,在提高中小学生实践能力、享受快乐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责任感、做合格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百年树人。要建立长效德育机制,就需不断改进、完善现有方式,不断创新求变。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要求。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致力于在德育创新,让孩子们先乐起来,做到“乐有所思”、“乐有所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