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兴:让地方工会成为一道“风景” |
人物检索:
李中兴1959年出生,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镇尧坡行政村人。2002年元月至同年7月在黄陵县城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任党委书记职务。2002年8月至今在黄陵县总工会工作,任主席职务。历任中共黄陵县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位于陕西中部的黄陵县因黄帝陵闻名于世,但很长时间,这个县工会连县城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2002年新主席上任,改变因此展开——
2002年8月,李中兴走进县总工会上任,第一反应是走错地方了: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办公桌只有三条腿。
很快他发现,情况远比他看到的糟糕。干部工资朝不保夕,人心溃散;在21个党群部门中,工会始终在末尾徘徊;在社会上,人们几乎遗忘了工会。李此前在镇上当书记,事业心极强,工会的这般光景深深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如果再让单位这样下去,就是“副县”也丢人!
罕见的工会“风景”
李中兴选择的突破口是把严重萎缩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建立起来,但没想到这是一块硬骨头———领导不理解、企业主不接受、职工群众没兴趣,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的乡村工会的组建陷入僵局。
这时,外地一个农民工在双龙镇四○二矿区打工时,不幸被运煤车砸伤致死,司机与矿方推委责任,事情眼看就要闹大。县总工会得知后,迅速与公安、安检等方面协调介入展开维权,使事故得以妥善处理。工会的作用让地方领导、农民工与企业主感到了震动,工会以此为例展开宣传,建会局面迅速打开。仅仅半个月,双龙镇建立起了工会,并按不同类型设立外出、进城、乡域3个小组,12个村设立了分会,共发展会员900多人。顺风就势,在全县11个乡镇随即全部组建了乡镇联合工会,并将工会覆盖到村。
紧接着,依托工商局组建个体农民工联合工会,在全县11个乡镇设立28个分会;依托煤炭局组建非公煤矿农民工联合工会,矿部设分会,井口设工会小组;依托城建局组建建筑行业进城务工人员联合工会,在每个项目部设分会,每个作业区设工会小组;依托就业局组建下岗失业及外出务工人员联合工会。4大块下设67个分会、180多个工会小组。
这使全县的9000多农民工(含外出)全部被组织到工会中来。2004年7月,黄陵县首次农民工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全县为之震动。
与此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实行“归口管理、整体入会”,共设立14个系统工会,120个工会委员会,17个工会分会,24个工会小组。
至此,黄陵县形成了“遍布城乡、上下相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组织网络。如今,工会网络已成为黄陵县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是公安局、财政局等党政机关,还是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无论是什么企业,还是乡镇直至所有行政村,每个单位门口除了一红一黑两块党委、单位的牌子之外,必不可少的另一块大牌子就是白底红字的“某某某工会委员会”。了解前后变化的黄陵人,无不为此感叹。
工会有个艺术团
就在演出团体普遍严重萎缩,并成为所有单位负担的时候,李中兴出其不意,决定组建黄陵县工会艺术团。
李中兴的想法是,保持工会的社会影响力急需一个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而积蓄多年的职工文娱诉求需要展示的平台。此外,李中兴还有一个“小九九”:县总有个比较大的“职工之家”,如果能演出节目,工会就可成为县上的接待点,这样可以方便地争取社会各方对工会的直观了解和支持。
2005年5月1日,艺术团热热闹闹地成立了。25位演员都是各个单位的文艺爱好者,工会只起一个联络、组织的作用,节目一般都是“职工演、演职工”性质并适当结合县委县政府以及工会重点的宣传,工会每月按演出次数给演员发一点补贴。演出基本免费,只管演员们一顿简单的晚餐。
连李中兴也没料到的是,要求演出节目的单位和职工十分踊跃,而各基层单位欢迎的程度简直可以用“火爆”形容。每周一或周五18时,演员们迅速聚集工会,乘大车到矿山、工地、乡镇;20时准时开演,歌、舞、小品、快板、秦腔、器乐不一而足;一般22时,意犹未尽的演员们才卸妆吃晚饭。而观众一方常见的景象是煤矿工人尚未洗去脸上的煤黑,企业职工尚未脱下工装,农民群众尚未弹掉身上的泥土……
2005年演出30场;2006年又演出25场。现在,从县城到乡下,说起工会的演出没有人不知道。某种程度上,更多的人正是从艺术团的演出了解了工会。
“目前最头疼的就是缺编导,要是有个编导就好了……”李中兴对记者说。
黄陵第一车
有一辆车,在黄陵家喻户晓。不过,它既不是县领导的坐骑,也不是大老板的豪车,而是县总工会的维权直通车。这是一辆四面被醒目的红字“武装”的白色小面包:车前在工会会徽两边写着“组织起来”与“切实维权”;两侧分别是“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黄陵县工会维权直通车”;车后是维权热线号码。
这辆车夜间专门停在县总门口,白天不间断地在各乡镇、街道人口稠密的地方转悠。它在向人们告知工会维权的同时,更推动了全县对弱势群体的维权。
这也是李中兴的创意。不过,最初动议也曾顾虑重重,大家一直担心,如果都来找怎么办?如果解决不了不是引火烧身吗?“但如果不敢背水一战、真正维权,当初又何必组建工会?”李中兴这样说服自己,也说服大家。
当然,李中兴并没有简单地用直通车把工会逼到维权的风口浪尖,他特别清醒的是,更多的维权并不是工会一厢情愿能解决的。在直通车开通之前,县总提议、运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煤炭、城建、公安、工商、税务、就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黄陵县进城、外出务工农民工维权领导小组”;同时,设计了一套接诉登记、以维权办公室名义转达相关部门、督办、发催办通知书、告知结果等工作程序。
直通车刚刚投入使用,投诉接踵而至,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有正当维权诉求的,也有菜贩纠纷的,甚至有暖气坏了的,相当多的人抱着试试的心理。让他们吃惊的是,工会真的非常认真,居然一件件地派人调查、协调,差不多都有了结果。
实际上,直通车只是县总维权的一个亮点而已,黄陵县总的维权网络与工会组织两位一体地覆盖着整个城乡,并真正地发挥着维权的作用。以双龙镇各村为例,过去当地的煤矿经常发生工队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各村分工会就和煤矿商量,从对工队的结算款中先划出工资,每月再由工会直接发给农民工,由此杜绝了工资拖欠。
几年来,黄陵县总工会的维权就这样真正落实,直接、彻底的维权事例不胜枚举,工会也赢得了党政、社会各方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诚挚赞誉。如今,直通车一如既往地转悠,但维权投诉量已大大下降。
2003年以来,黄陵县总工会不仅由全县的落后变成了先进,而且连续被延安市总评为第一;2006年又先后被陕西省总评为模范县区工会,被全总评为农民工维权工作先进县区。作者:本报记者毛浓曦 通讯员邓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