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国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缺少该项指标
新快报讯(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杨绮薇)进入春天后,广州的天空有时候一片灰蒙蒙,空气质量评价却显示良好。有市民提出疑问:空气质量良好的天空怎么看上去这么“脏”呢?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专家吴兑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导致能见度恶化的气溶胶污染,主要是细粒子污染造成。
一年几十次严重污染
吴兑研究员透露,珠江三角洲毗邻南海,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每年会遇到几十次低能见度、严重颗粒物大气污染事件。每逢此时,地面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可上升到通常情况下的3-5倍,直接对公众健康和城市经济活动造成显著影响。近1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诸如选用清洁能源、消烟除尘、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重要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污染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通常公众抱怨的能见度恶化与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是由于我国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仅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种指标,已经不能反映珠江三角洲目前空气质量恶化的实质。
建议立项研究该污染
吴兑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的组成中细粒子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不能描述细粒子。2003年以来,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展了完整的三年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消光系数、气溶胶光学厚度、能见度的观测研究。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导致能见度恶化的气溶胶污染,主要是细粒子污染造成的。因而,吴兑研究员认为有必要专门立项深入研究细粒子气溶胶污染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提出改善能见度的控制建议。为建立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预警系统提供基本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