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确定维护农民工权益两项目标:综合保险覆盖率达300万人,欠薪保障金制度覆盖全市企业
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市民百姓安居乐业的三大支柱,也是400多万来沪打工农民的基本需求。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再次对来沪就业的农民工采取了权益保障措施,扩大综合保险的覆盖率和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让400多万农民工在上海能放心打工。
今年,本市已确定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两项目标。
目标之一,综合保险的覆盖率达300万人。今年将结合推行《居住证》制度和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进一步改进外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综合保险的支付方式,适度提高工伤、医疗保障水平。在目前住院保障的基础上,对取得《居住证》的外来从业人员,将给予门急诊大病的保障待遇。与此同时,努力完成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300万人的市政府实事项目。
目标之二,欠薪保障金制度覆盖本市所有企业。为了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本市将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综合治理机制,扩大原有的小企业欠薪保障金的适用范围,构建覆盖本市所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欠薪保障制度,确保外来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形成有效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工作,已引起本市各行各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他们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特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有诚信的职介机构,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加大欠薪欠保的监察力度,以维护来沪打工农民工最基本的要求。两张卡:保障权益有依据
刚从江苏老家返回上海的农民工王师傅和他的38位工友,一到上海培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漕河泾开发区三期厂房的工地,就拿到了让他们放心打工的“上海建筑业务工人员信息卡”、“银行工资卡”。王师傅欣喜地对记者说:“有了这两张卡,以后找工作就不怕遭遇麻烦了!”
前些年,有些企业招工时玩花招,用工时只登记不签合同,发生劳务纠纷时往往因没签合同而不认账;有的企业发放农民工工资“拖拖拉拉”不准时……对此,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只能忍气吞声。
为了解除农民工来沪打工的后顾之忧,徐汇区建筑管理所率先为区内的每位建筑农民工建立了信息卡和银行卡:信息卡里不但记录着个人的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记录了持卡人的身体状况、体检情况、技术等级、工作经历等动态信息。农民工每一次就业,只要企业有登记,监管部门就会将他们就业的信息记录进卡里。信息卡记录的信息还能为农民工的用工经历作证。有了这张随身携带的个人“档案”,用人单位招工时打开信息卡,就可对应聘者“了如指掌”。银行卡则是让企业发放的工资直接进入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从而免去中介、包工头中间递转、抽头的环节。到目前为止,该区已为1万多名农民工建立了信息卡和银行卡。有了这两张卡,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就有了依据。技能培训:凭一技之长就业
在上海装饰装潢企业的30万从业人员中,泥工、木工等操作工,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沪的农民工,他们的技能水准与装潢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协会挑选了第四建筑培训学校等4所实力较强的学校,为来沪就业的农民工设立了学习技能的课堂;在行业内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为促使企业重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协会在评选行业先进企业时,将有多少技术等级工、持证上岗的比例等条件,作为评优企业的标准之一,将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纳入了制度管理。
有了全员培训的基础,装饰行业农民工的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行业内的操作能手层出不穷。市装饰装修行业4年来已完成培训(评审)达26201多人,技术工人培训就有16752名,到目前为止,全行业已有3万多名员工持证上岗。农民工的素质提高之后,企业的信誉也随之提高,4年来家庭装潢的投诉率明显下降。就业保障服务站:找工作少花冤枉钱
一面是想打工的农民工“找不着北”,一面是有着大量用工需求的企业招不到人,浦东新区高东镇的社区农民工就业保障服务站,让这对矛盾迎刃而解。
近年来,浦东新区各类注册企业近5万户,大量的加工型企业和物流企业有较大的用工需求。高东镇来沪人员就业保障服务站为外来人员送上了“免费午餐”:免费为来沪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信息发布、职业培训报名、劳动纠纷调解等相关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在外高桥保税区内的5家企业,面向农民工提供的普通操作工、缝纫工、电焊工等约500个岗位,全部免收招聘费,让农民工免受“黑中介”的欺诈。这项服务既满足了农民工的打工需求,又缓解了用人单位用工之急。来自山东的小王兄弟俩在找工作时就遭遇两种“待遇”:在上海务工已两年的哥哥是通过“黑中介”找工作的,对方索要1000元的报名费,他只得倾其所有交出自己仅有的850元,才得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今年春节后,弟弟一来上海就赶上了免费的企业招聘会,没花钱就找到了工作。就业保障服务站还为农民工提供受理举报投诉、综合保险卡发放、代办居住证等服务。这就让农民工更方便、更放心了。安全常识培训:让农民工免受伤害
“禁止在正在进行吊装作业的桥式行车下行走;不准在吊运的物件下通行或停留”“危险物品应存放在规定的场所,认真填写危险物品领用记录单”……去冬今春,3000多农民工走进闸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设的“安全生产课”,听专家讲授安全生产知识。
从乡村和大山里走出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意识也十分淡漠,为能挣钱养家,他们冒险蛮干、违规违章操作,致使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面对一桩桩血的教训,闸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强化公共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为抓手,把安全防范的课堂设到了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将高危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的情况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未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单位,暂缓审核颁证;对无能力培训的小企业,组织农民工到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采取了培训后持考核合格证上岗的强硬措施。现在,该区各类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7%。
本报记者 田玲翠农民工:用技能扮靓第二故乡
现年30岁的沈厚平,来自江苏高邮,自1996年离开家乡来到闸北区彭浦镇环卫管理所(现转制为闸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已在沪10多年了。他边工作边学习汽车维修技术,从对维修技术一窍不通的普通农民,成为汽车修理的高级技工。单位里的汽车发生故障,他手到病除。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大胆革新,使沈厚平的技能大有长进,他先后在局、区、市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在上海市“环境杯”汽车高级维修工技能竞赛中,他获得第三名。
沈厚平因为努力工作还获得了闸北区市容局“优秀进城务工者”等各种荣誉。2007年他被推选为闸北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他动情地说:“是上海这座城市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给了我们农民工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和千千万万的上海人一起,为把上海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落实国务院四项要求今年为农民工做十件实事
据了解,在今年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对进一步推进各项农民工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要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要完善就业服务培训制度,扩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并要在职业培训中注重加强有关劳动安全培训的内容。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四项工作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公布了今年要为农民工做好的十件实事。
十件实事:
要继续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全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依法处罚力度
要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要制定和推行劳动合同范本,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
要指导和监督企业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和单位要限期整改
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严厉查处损害未成年工权益和介绍、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要推动农民工输入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
要完成今年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煤炭等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培训
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
要落实城市政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
要制定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