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荃)作为感受全球变化的“前沿阵地”,冰雪覆盖的两极地区正成为各国研究的“最热点”。记者昨天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考察计划(PANDA计划)”已被选为第4次国际极地年的核心科学计划,它将带领我们揭开地球前世今生之谜。
第4次国际极地年(2007-2008)由国际科联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共有60多个国家、39个国际组织、5万多名科学家参加,提出了1200多项建议书。目前,31个国家成立了IPY国家委员会,17个国家制订了国家计划。
为实现IPY中国行动目标,我国将在2007-2009年期间,实施4大科学考察专项,其中包括:南极PANDA科学考察、北冰洋科学考察、IPY国际合作、数据共享与公众宣传。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研究员告诉记者,南极冰盖和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冷源,也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PANDA计划”将通过一条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盖的综合考察断面,在关键地点获取海洋、冰芯、岩芯、沉积物等样品,观测冰冻圈、大气和近地空间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将现代过程研究与历史演化相结合,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预测未来变化。
此外,我国还将在2008年和2009年组织两个夏季航次的多国北极联合考察,系统观测海洋、海冰和大气变化,研究北极海洋和海冰快速变化对我国及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相关链接PANDA计划五大行动
1、南印度洋-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相互作用海洋断面综合调查
2、中山站国际极地年全球协同观测
3、格罗夫山综合科学考察
4、中山站-冰穹A断面大气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观测
5、冰穹A冰芯与甘伯采夫冰下山脉岩芯钻探国际极地年
国际极地年(简称IPY)被誉为国际南北极科学考察的“奥林匹克”盛会。每逢IPY,全球科学家将共同制订计划,采取联合行动,开展极地合作考察与研究。1882-1883年、1932-1933年、1957-1958年曾有过3次国际极地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均未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