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捡漏”,爱好收藏近十年的张新民话匣子一下子打开。
去年十月,一小伙子从北京回汉时带来一方竹雕笔筒,当时他开价200元。张新民拿起笔筒细看,发现圆竹筒上雕刻有八幅各具特色的祝寿画,并有紫云、子杰、竹山等多位名家篆刻藏款。
“现在手里的很多精品都是捡漏收集来的”,张新民说。据考证该竹雕笔筒为清代道光年间作品,虽然竹雕多是小器,但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特别是明清以来,名家辈出,风格独特。竹雕属有机材质,不易长久保存,所以明清以前的极其罕见。每一出现,即会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凡是有历代名家艺人刻款的,总是价超同辈,其中形制为文房笔筒的尤为身价不凡。张新民笑言:近十年竹雕笔筒的拍卖价最高达1000万元,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清康熙竹雕留青山水人物图笔筒”(高12cm),上有“张希黄”款拍价高达159万元。
在收藏过程中,张新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鉴赏和捡漏。捡漏还需清楚“漏”的来历,卖家出低价抛售的原因等,莫被假货以次充好所糊弄,张新民如是说。售假藏品者多会编一套神乎其神的说辞,介绍其“宝贝”之珍稀,但往往前后不一致,时间久远、内容夸张、故事离奇。好藏品所具有的完美形象结构、精湛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可在细节中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