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平寿生于农村,长在农村,有着农民的淳朴和豁达,最牵挂老百姓的疾苦。邓平寿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说:“农民的琐事,在我们干部眼中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大事。工作做好99%,也许大家很满意,但对于群众来说,那剩下的1%就是100%,群众还是不满意啊!”说到做到,邓平寿经常深入农家小院,与农民促膝谈心,先后记下了近40本工作笔记,写满了农民的冷暖、群众的呼声。
“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邓平寿就永远穿草鞋!”
“要想富,先修路。”1997年以前,虎城镇大部分村都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的粮食、养的猪运不出去,山外的肥料、建筑材料运不进来。邓平寿发誓要建好公路,“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邓平寿就永远穿草鞋!”
为了筹款,邓平寿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带头捐款,每年好几千元。在工地上,挖路基、抬石头、搬材料,他样样带头干。因肺部肿瘤切除了一叶肺后,他又回到工作中去,一边输液,一边处理事情。在他的带领下,虎城镇掀起了公路建设的热潮,2004年底,基本实现了村级公路硬化,农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曾经因为修路“得罪”过邓平寿的陈家村村民刘久新,谈到邓书记时,两眼噙满了眼泪。2003年,修建虎(城)碧(山)公路时,要经过陈家村的一个山包,而村民们认为那山包是他们的“龙脉”,动不得。64岁的刘久新和另外几个村民每天拦在工地不准施工,不管镇干部如何解释都没用。
邓平寿知道后,马上赶到陈家村。“这次邓书记可是发大火了,他吼道,修路是为子孙造福,难道你们要世世代代地穷下去吗?只有修了路,大家的生活才会富裕起来。”刘久新后来才知道,那天,邓书记因为肺癌,刚刚动完手术,是带着病痛赶来的。一向没服过人的刘久新终于服了一个人,那就是邓平寿。
邓平寿在随身背的帆布包里放块砖,逢人便宣传
群众要致富,首先得找门路,邓平寿就是当地群众致富的指路人。家住赵家沟老店子后面半山坡的杨嗣才,家里十分贫穷,几间矮小的瓦房已经破烂。邓平寿主动到他家与其谈心,给他出点子帮他致富,动员他修蚕房专业养蚕。
在邓平寿的帮助下,杨嗣才每年都能喂六七张蚕,年收入上千元。邓平寿还经常到他家了解养蚕情况,遇到蚕子生病,就帮助想办法。如今,杨嗣才已经是虎城有名的养蚕专业户。在邓平寿的帮助下,现在还在公路边开了一家面厂。
千丘村1组村民唐书全,从小残疾,只有一条健全的腿。后来他在镇上开了一个理发店,带着10多个学徒,生意很红火。1998年4月,邓平寿找到唐书全说:“虎城现在交通通讯都搞好了,可经济要腾飞,必须要有自己的支柱企业。你来办企业吧。你行!”接下来,邓平寿亲自陪他出去考察,选项目。后来唐书全决定开砖厂,邓平寿便主动为他选址,协调用地用水用电。第一炉砖出来后,见惯了青砖的老百姓不接受红砖,邓平寿就在随身背的帆布包里放块砖,逢人便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个新事物。如今,唐书全的砖厂生意十分红火。
“要是没有邓叔叔,我早就读不成书了。”
“邓叔叔是好人!要是没有他,我早就读不成书了。”16岁的王虎南说这番话时,眼中噙满泪花。王虎南是虎城中学初三学生,刚满8个月时,母亲弃家而去,11岁时父亲又去世,留下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一度面临失学的危险。
邓平寿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召集镇民政、学校等单位协商,每年为王虎南上学减免500元左右费用。今年7月,王虎南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
像王虎南这样的事还有很多。集中村1组的邓广春、陈家村3组的冯仁芳因为得到邓平寿的帮助,才完成了学业,现在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重青报记者舒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