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上午首家报道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今天下午3时,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浦西厂区修船码头,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正式启动改造修理工程。江那边,外高桥五号沟地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保障基地内的科考船专用码头有望于今年六七月份竣工。
摆在“雪龙”号面前的,是一张安排极其紧凑的日程表。据透露,“雪龙”号计划于今年10月20日完成改造,10月底就将踏上新一次的南极之旅。届时,为其“度身定做”的专用码头已完成基建,但基地配套设施估计仍在建设中。“雪龙”号能否从“新家”出发,目前尚无法确定。
南北两极来回奔波
自从1993年初涉极地之旅以来,“雪龙”号第一次接受这么大的“手术”。此番大规模的改造修理,可谓“正逢其时”。2007——2008年是国际极地年,中国政府已为此成立了国家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了国家计划,其中的“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考察计划(PANDA计划)”已入选国际极地年的核心科学计划,这是我国在极地科考中首次牵头一项国际核心计划,“雪龙”号的任务特别重。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介绍,今后3年,“雪龙”号将承担三大任务:南极年度考察、国际极地年专项考察、为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大规模改造输送物资。将于10月底起航的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预计历时近半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漫长。此行归来,“雪龙”号将频繁在南北两极来回奔波。
北冰洋中心区、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扇区,也是全球变化关键海域,“雪龙”号将在明后年组织两个夏季航次的多国联合考察,系统观测海洋、海冰和大气变化,研究北极海洋和海冰快速变化对我国及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雪龙”号是全世界吨位最大的科学考察船,但还不是最先进的,目前的装备已不能适应极地考察的要求。肩负如许重任,“鸟枪换炮”是必然选择。
2亿元改造成竹在胸
据了解,此次改造维修工程总投资在2亿元左右,和国际上相比,并不算多。曾多年担任“雪龙”号船长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绍宏表示,“我们要花小钱,办大事!”“雪龙”号此次的改造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其航行安全和自动化水平、科考能力及后勤保障能力。“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控制系统、储油能力、搭载飞机的能力、实验室规模都将升级换代。
原先,“雪龙”号的驾驶基本上是由两人手工操作,改造后将拥有一人操作的自动化系统。去往极地的路变幻莫测,尤其是经过西风带、进入气候恶劣的极地,要确保船体快速反应,人工辅助必不可少。
通讯导航方面的提升,则不仅仅意味着科考队员往家里打通电话方便很多,而且将实现图像和语言的实时传播。一个大型实时数据处理中心,方便了科学家们现场研究:不用等到回国,在航行途中就能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处理、上传数据。“希望‘雪龙’号能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抽空还要城市巡展
此外,“雪龙”号还肩负多项科普任务。将于明天上午开幕的“国际极地年中国科普活动”中,大名鼎鼎的“雪龙”号也是平台之一。根据目前排定的计划,明年,“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将在沿海城市巡展,并在全国科技活动周选取一日,定为“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公众开放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