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老虎啦!”永泰同安镇洋中村鲍道银老汉的这一发现,3月23日经本报报道后,引起我省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昨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向本报独家提供了他曾报道过的关于我省各地发现华南虎的新闻,并表示,华南虎再现永泰完全是可能的。
同样,曾因多次发现虎踪而有“虎踪辨别专家”称号的三明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郑金波工程师,昨日告诉记者,“仅从爪印大小很难判断是否是老虎。因为一般小于130公斤的华南虎个体,它们的爪印与金钱豹、云豹等很难区分,而幼虎的爪印自然小些,因此不能以爪印不够大就断定不是华南虎。”
那么永泰究竟是否会出现华南虎?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闽西、闽中发现过华南虎引起世界自然基金会关注
老新闻工作者向记者介绍,在我省的闽中、闽西曾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他自己就曾就此采访过有关专家,并在《三明日报》(1993年6月12日)、《文汇报》(1997年2月16日)以及《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7年4月30日)上分别以《虎虎虎华南虎在行动》《华南虎闽中又现踪迹》《闽南漳州也见华南虎足迹》等标题在省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1997年1月27日,新华社也以《三明成为华南虎野外资源分布核心区》为题,对我省发现华南虎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当时引起了我国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前身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高度关注。
华南虎野外分布情况考察三明永安等地曾发现虎迹
郑金波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考察,上世纪40年代末,华南虎最旺盛的时期,在闽西北地区大约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约有90只华南虎,而随着人类的资源开发以及生态变化,截至目前,保守估计华南虎大约只剩下11只。
为进一步调查华南虎的踪迹,1990年10月至1992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林业部合作开展华南虎野外资源以及栖息地调查,美籍专家加里·科勒夫妇在我国有关专家陪同下,对湖南、广东、江西、福建等四省的华南虎野外分布情况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专家们当时就认为,我国这四省大约有30-50只华南虎活体存在;但为了保守起见,国家对外发布的数字为10-30只。
1990年12月13日,科勒先生一行在三明市永安、大田交界处的天宝岩保护区,发现了福建第一处两个清晰的老虎挂爪印,当即将其编为“福建01、02号”。次年1月23日,科勒先生又来三明考察,在三明市将乐县龙栖山,又为已经发现的一些虎迹做了确认。郑金波“不排除华南虎越过尤溪到永泰的可能”
“单从爪印大小很难判断是否是老虎,因为不排除华南虎越过尤溪到永泰的可能。”郑金波说,1996年12月21日,由林业部、福建省林业厅等相关专家组成的野外调查组到三明市再度开展野外勘查,在尤溪县中仙乡海拔1000多米的太华山中部,他首先发现了8-9个特大的兽掌印,大多宽14厘米、长12厘米,还有4处长25厘米、宽14厘米的爬爪痕迹。专家们判断,这些是华南虎留下的足迹。随后,同伴专家林昭宇也在山体稍上些的地方,发现了另一个华南虎爪印。
郑金波告诉记者,爪印大于11厘米的,一般马上就可以确定是华南虎;但如果爪印小于11厘米,就比较难以判断,因为金钱豹、云豹等其他猫科动物的爪印大小,与幼虎十分接近。
尤溪中仙与永泰的同安等乡镇交界,地图上,从中仙乡到同安镇直线距离仅43公里左右。郑金波认为,永泰西部的同安等乡镇与尤溪县中仙交界处一带,正好是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的发源地,山高林密,适宜野生动物繁殖,因此不排除中仙的老虎越过尤溪县域,到达永泰觅食的可能。洋中村民
认为鲍道银老汉撞见老虎的事情属实
“我们在现场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洋中村村民们看到山外那些脚印后,很信任鲍老汉,认为鲍老汉撞见老虎的事情属实,不会是编造出来的。”昨日,记者采访永泰县同安镇林业站站长张永东时,他这样对记者说。县林业局一位同志也表达了相同看法。
鲍道银老汉也曾向记者表示,他看到的动物是老虎,因为其身上的毛发是黄白相间的长块状花纹,黄色的斑纹比白色的多些,绝对不是金钱豹斑纹那样的圆圈状。
郑金波说,区分华南虎和金钱豹等猫科动物,主要看斑纹,华南虎身上的斑纹,一般类似竹叶状的两种颜色相间的花纹;而金钱豹和云豹,身上的斑纹一般是铜钱一样,呈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