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28日讯(记者 柴向阳 通讯员孙明明)这是一段埋藏了38年的秘密。“38年前,我们曾经从毓璜顶公园拉走一块石碑,上面有郭沫若的落款。”今日上午,在市区白石路158号楼北的两间小棚前,市民刘世敬和李传宝用手指着对记者说,“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石碑就埋在小棚下面。
刘世敬和李传宝是原市二轻系统的职工,两人今年分别为78岁、74岁。1969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两人和同事芦云生、杜存在自愿结合为一组,共同完成政治任务———挖防空洞。他们在现如今两间小棚的位置上挖了一个1人多高、3米多长的明洞,洞口也有1米多宽。洞挖好后,还缺少一个“盖子”,四人一合计,相中了毓璜顶公园里的一块石碑。“石碑材质为汉白玉,近2米高,1米宽,30公分厚。上面至少有百十个字,具体内容都忘记了,但是印象深刻的是郭沫若的落款。”两位老人相继回忆说。后来四人借来一辆地板车,硬是把这个足有150公斤重的石碑拉了回去,盖在了洞口上面。
时光飞逝,30多年过去了,刘世敬和李传宝早已退休,每当他们到毓璜顶公园晨练的时候,就想起了38年前搬石碑这一幕。两位老人也隐隐地感觉有些不安:“毕竟石碑是公家的东西,而且还有郭沫若的题字,可能很有价值。”所以,两位老人终于鼓足勇气,向公园讲述了埋在心里的这个“结”。
毓璜顶公园主任黄镇东闻讯后非常振奋,他说:“毓璜顶公园始建于元代末,它见证了烟台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老人提到的碑文内容,很有可能是和烟台的历史文化有关系,在1969年之前见过这块碑文的市民,应该还有不少,我们希望市民能积极提供线索,同时借此机会,向广大市民征集有关毓璜顶公园的史料和实物,并在形成规模后展览陈列,为烟台这座城市增加更多的文化积淀。”
那么,小棚下面是否确有郭沫若题字的石碑?石碑如何处置?您是否持有和公园相关的史料实物?欢迎您来信来电参与,本报继续予以关注。电话:664819413953509190e-mail:cxy.2008@163.com。
相关链接:
烟台市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毓璜顶公园因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大约在元朝末年(约1368年),由群众自发建造的,供奉玉皇大帝,每年正月初九,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据玉皇庙前的碑文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玉皇庙时,由文人雅士提议更名为毓璜顶,沿用至今。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