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国内人民币业务市场跨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下午6时,中国银监会发布消息,批准汇丰、渣打、东亚、花旗4家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独立法人机构开业,4家外资法人银行将在完成工商登记等法定手续后正式对外营业。
在它们之后,恒生、日本瑞穗、荷兰银行、美国摩根大通等8家外资银行也正在积极改制筹建中。自去年12月11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银行业后,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生效。按照规定,外资银行只有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后,才能经营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与中资银行共享“国民待遇”,其中包括个人房屋、汽车等消费贷款,对存款数量也将不再有限制。这意味着,今后市民到这几家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将没有100万元的起存门槛。
据了解,首批获得开业许可的外资银行将于4月正式对外营业。但今年以来,这些银行在网点布局、业务品种推动、人才扩充等领域早已厉兵秣马。对此,业内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外资银行的实质介入能提高金融整体运营水平,提升中资银行的业务能级,减低风险,形成共同竞争的良性局面。
外资银行开业进入冲刺阶段
从去年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可对中国境内公民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但是,外资银行在境内的分行正式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前,只能从事全面外汇业务和对公司、机构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另外,还可以吸收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与之相比,外资法人银行则可以从事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获准开业的4家外资银行的开户门槛因此一举降为1元。
记者从天津银监局了解到,目前这4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相关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待各行完成备案并通过网点验收后,他们将可以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
即将开业之际,外资银行都在紧张地筹划着相关事宜。“我现在非常忙,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渣打银行天津分行行长石新宇说。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助理同样表示:“目前我们正在为改制后的全面人民币业务忙碌着。”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