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低保扶持就业捐资赤峰助学城乡困难群众
在推进“和谐赤峰”建设的进程中,赤峰市从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入手,实施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专项救助,每年投入2.3亿元,使17余万人纳入了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保障网”。
林西县大营子乡农民王守柱,是赤峰市农村低保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他患有眩晕症,妻子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现在老两口每人每月享受30元农村低保金,买点油盐酱醋,吃个零药全能解决了。从2006年开始,赤峰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606.4万元,人均年补助360.8元,使近10万农村低保户能按时足额领到低保金。从2003年以来,赤峰市已经3次提高城镇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月108元提高到153元,使7.4万城镇困难人口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市里每年还列支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医疗救助和发放无房低保户的廉租房补贴。利用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房屋改建敬老院,是赤峰市的创新之举。仅去年就新改扩建敬老院31所,院民的供养标准每人每年达到1200元。
在2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下,乌丹皮鞋厂下岗职工万世富搞起了珍珠鸡的庭院养殖,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他的小养殖场还吸纳了10多名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张晓春经过市里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学会了自主创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他在社区里开办了一个馒头店,每月收入近1000元。从送岗位到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赤峰市用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这两把钥匙打开了就业锁。2006年,全市培训失业人员2.3万人,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209万元,有2.1万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966户零就业家庭的1019人实现就业。
今年新学期伊始,一个来自红山区工商联的电话驱散了贫困家庭大学生孙建楠一家的愁云。电话告知,他将获得5000元的企业捐助。这个消息,对于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的孙建楠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政府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赤峰市多元化救助模式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2006年,赤峰市社会捐资167万元,救助大学生1164人,3125名贫困大学生享受城镇低保的全额救助。教育部门还对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实行“两免一补”,下拨资金1.13亿元,受助学生达44.6万人。 内蒙古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