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一些著名的示范中小学为片区内学生入学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使得原本可以就近入学的片内的孩子“没几个能正常入学”。与此同时,片区外申请入学的学生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向学校递来“白条”,某示范校“每年一到考季能收到上千张‘白条’,而入学名额才600多个”;另一所示范校收到的“白条”登记在一个册子上,“后面注着委托人的背景,备注中的单位和官职足以让人‘震撼’”。
在教育资源包括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示范学校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围绕重点校、示范校入学名额展开的权势和金钱的竞争一直未见消停。以前没有实行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等改革措施的时候,学生能否上重点校、示范校主要由统考成绩决定,尽管这样做难免应试教育的弊端,但至少保证了一定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现在取消了统一的考试入学,却未能建立起对重点校、示范校入学名额的公平分配与竞争机制,于是就出现了高昂的择校费、神秘的“白条”之类令人愤懑而又无可奈何的乱象。普通市民对此应当已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看到委托人背景“备注中单位和官职足以让人‘震撼’”,看到国家兴办的重点校、示范校几乎成为某些权势者的“私塾”,或许还是会如电击雷劈一般备受“震撼”。
一些重点校、示范校收到令人震撼的“白条”,使校长陷入“谁都得罪不起,又不可能谁都收”的困境,另一些重点校、示范校可能收到的就是一纸堂而皇之的政策,明文规定只有那些“单位和官职足以让人‘震撼’”的权势者的子女(或他们介绍的学生)才能入学,这样问题大约就要好办得多。媒体曾披露过河北省东光县文教局给该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实验小学制定的招生政策———“招生对象,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报名时必须出示父母一方的编制证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有局长核实签字的证明书。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接收”,就是典型的一例。这样的政策无异于将公办重点校、示范校“私塾化”的秘密摆上了台面,相较之下,倒是某些权势者通过“白条”进行的暗箱操作显得更安全,也更能体现他们的“政策水平”。
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均衡化工作为何进展缓慢,答案其实就在某些权势者的“白条”中。当前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符合某些权势者的最大利益,而要打破这个不均衡格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势必要触及这些权势者的利益,因此这注定了将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无论如何,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公办重点校、示范校成为权势者“私塾”的现状必须改变。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前引河北省东光县制定的那个重点校只招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的政策,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很快被迫取消,说明“权势入学”的教育腐败终究禁不起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的注视,禁不起公共舆论的挞伐。那么,对于那些通过“白条”进行暗箱操作的权势者,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们曝一下光,让人民群众看看他们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公示制度,与买房买车、投资入股、申领护照及配偶从业等情况一样,领导干部子女的就读情况也属于个人重大事项,也应当进行申报并公之于众。就某个地方而言,如果群众和媒体通过正常的、公开的渠道,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领导干部的子女在哪所学校就读,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重点校、示范校中都有哪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那么,重点校、示范校的“权势入学”歪风虽然无法禁绝,但至少某些权势者一定会因此而有所忌惮。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于“权势入学”歪风的震慑作用,才能使公办重点校、示范校走出权势者“私塾”的歧途,回归到义务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本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