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中国文化的法国总统
沈孝泉
“总统级”的文化修养
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一位文化修养和品位极高的政治家,他对包括中国艺术在内的亚洲艺术的偏爱,在法国早已传为美谈。
巴黎塞纳河的右岸有一座乳白色华丽而雄伟的宫殿式建筑,是巴黎市政厅所在地。巴黎市长希拉克在1995年5月当选法国总统之前一直在这里办公。作为新华社驻巴黎记者,我在采访中多次走进这座建筑和市长办公室。
在希拉克宽敞的办公室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装饰在办公桌、茶几和窗台上的东方风格的陶瓷艺术品和考古文物。从这些陈设上便可知道,主人是一位地道的东方艺术品收藏家和鉴赏家。据说,1989年希拉克在市政厅设宴招待新加坡贵宾李光耀时,曾同来宾们讨论起中国的陶瓷艺术,出席宴会的人对其渊博的东方文化历史知识无不感到惊讶。
希拉克曾对采访他的中国记者谈及他对亚洲艺术的浓厚兴趣。他说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是他年轻时最喜爱参观的地方。吉美博物馆是巴黎专门陈列亚洲文化艺术品的专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馆长德罗什后来也证实说:“希拉克经常来馆参观,他酷爱中国古代文物。”
希拉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着迷在巴黎是人人皆知的。笔者曾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希拉克有次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只见他坐在那里听其他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时,沉思不语,接着又在纸上奋笔疾书,写好后他把纸条递给身边的助理。这位助理一看,原来是总统手写的“中国历代年表”。希拉克吩咐说,立刻查询一下,这张表是否有误。后来查询的结果是,完全准确。
与中国艺术家的交往故事
在巴黎,我还了解到一桩有关希拉克与一位中国画家交往的故事。中国画家李延声在阅读《希拉克传》的中译本时,对其中一段尤为感叹,书中说:“希拉克始终对亚洲着迷。他最崇拜中国诗人杜甫,尤其喜爱那篇《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于是,李延声便以杜诗的意境创作了一幅《望岳图》,并托人转赠希拉克总统。1996年初,画家意外地接到希拉克签名的来函,信中写道:“先生深知我对亚洲文明、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热爱,中国文化始终令我心驰神往,并能使我常有所悟。请允许我再次表达对您的作品的赞誉,对像您这样富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天才的称颂。”
1997年5月,希拉克总统访问中国时特地在北京设宴招待中国文化名流,李延声也是座上宾,并当场为总统和夫人作人像素描,赢得法国贵宾们的赞誉。希拉克与这位中国画家的交往遂成中法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就在这次访华期间,希拉克还会见了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会见时,马承源把自己的专著《中国青铜器全集》前14本赠送给希拉克。希拉克在翻看这部著作时,见到一幅夏代青铜器的照片,他问马承源:“这是不是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青铜器?”接着,希拉克又说出了二里头文化三期的时间——大约3600多年前。希拉克对青铜器的了解程度令马承源惊愕不已。两年之后,希拉克在巴黎再次见到了马承源,他们之间两个小时的谈话还是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开始的。
2000年12月巴黎举办了“中国考古发现展”,希拉克参观了这个被认为是“法中文化交流的经典之作”的展览盛会。他走到秦始皇兵马俑前对中方陪同人员说,“我很荣幸成为最早参观这一奇迹的外国人之一。那是1978年,也就是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前一年。其后,我去过好几次,其中一次是与邓小平先生一同参观的。”
1998年7月,当时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韩伟先生访问巴黎时,希拉克在总统府特意会见了他。希拉克与韩伟促膝交谈,详细询问了有关西安北郊汉墓的发掘工作进展情况,他还提出了至今为什么不能发掘秦始皇陵、陵墓下是否有城墙、秦国凤翔和西陵芷阳东陵的具体位置等十分专业的问题。韩伟作为一名考古学者对于希拉克渊博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感到十分惊讶。数年后,已经退休的韩伟回忆起与希拉克总统的交往时感慨地说:“我钦佩他的个人魅力,更欣赏他作为一个西方政治家对东方文明的深刻理解。”
文化推动政治
希拉克对中国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并非偶然。这和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来审视法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分不开的。当年,戴高乐将军高瞻远瞩,在西方各国中率先采取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重大决定,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氛围中犹如一声春雷。希拉克作为戴高乐主义的继承人始终对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他同中国领导人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上世纪70年代,他曾以政府首脑的身份在巴黎接待过当时担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的正式访问。
我在许多场合听到过希拉克在讲话中对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有一次,中国驻法大使向希拉克赠送邓小平生平画册,画册中有一幅同希拉克合影的照片。希拉克在接受这本画册时激动地说,这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最珍贵的礼物。
记者曾于1988年参加希拉克欢迎一个中国代表团的会见活动,亲耳听到他发表的如下言论:“中国正在邓小平先生领导的现代化道路上前进,以无比的智慧和决心迎接未来。我有幸结识邓小平先生,我对他充满钦佩、尊重和友好之情。”希拉克在讲话中还满怀深情地回忆起邓小平邀请他品尝四川风味的菜肴时的情景。他说,他为有邓小平这样的尊贵朋友感到自豪。
2004年金秋时节,希拉克总统第三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他第一次访问邓小平的故乡四川。行前,他曾说:“四川省对我个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我知道邓小平先生是四川人,今年又是他诞辰100周年。”“我一直很想去邓小平先生的家乡看看,而我多次访问中国却从来未去过四川,这次终于可以实现这一夙愿。”
提起四川,谙熟中国文化的希拉克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说:“我知道,四川可能是李白的出生地,杜甫也曾在成都居住。杜甫草堂,这个地名真是令人激动。”在成都参观过程中,他说,2000多年前,聪明的巴蜀人就找到了治理水患的办法,成都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这里很久以前就存在着堪与中国中原文明媲美的优秀文化。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心情,他引用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中法文化交流的新高峰
也许正是希拉克的这种强烈的“中国情结”推动了中法两国决定举办大型文化年活动。2003年,在法国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国文化年”,2004年在中国也举办了同样规模的“法国文化年”。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之长、涉及的内容领域之广、还是参与人数之多,在国际文化友好交流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希拉克对这项活动的评价是:“法中互办文化年活动定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使源远流长的法中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使两国百姓间关系更加紧密,使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胡锦涛主席在评价这一活动时指出,“中法互办文化年时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对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借鉴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活动必将“在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心中留下美好而久远的记忆”。
积极促进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西方政治家为数不少,但是像希拉克那样谙熟中国历史文化、怀有浓厚“中国情结”的人却不多见。毫无疑问,希拉克在中法关系发展史上必然会占据一个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推崇和追求也必然会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开拓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