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有两层棺床,线刻精美
本报记者 李彪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彪)经考古人员连日修复,一具国内罕见的唐朝尼姑石棺首次完整地展现在市民面前:巨大的墓室石门,精美的石棺线刻,尤其是出土的两合墓志更是彰显出距今1300多年前的这位墓主———慈和禅师具有非凡的身份地位。
整个石棺重达3吨
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负责人穆晓军告诉记者,这具石棺2002年出土于长安区塔坡村一处石券墓中。
为探究该墓出土器物的历史价值,考古人员最近对其进行了修复。
修复后的墓室石门高约1.5米、宽约1.4米,门上刻有手持武器的武士图案,门楣上刻着凤鸟。尤其是青石棺体量巨大,底部有两层厚约0.2米、长约2.8米、宽约1.7米的石棺床,其中第一层棺床有浅浮雕的伎乐场面,有的人在吹笛子,有的人在吹排箫,还有的人在敲钹;第二层棺床正面有三个约15厘米高的力士圆雕,力士或怒目圆睁,或作沉思状,力士身上有镀金的痕迹。
“石棺长约1.9米,宽1米多,高约0.8米,连棺床一起有3吨重!”记者看到,石棺正面是礼佛的场面,画面上左边站着7男,右边站着8女,均拱手向内侧,一副非常虔诚的样子,中间是一朵大团花;石棺背面是飞天的场景;石棺两端一侧刻有两头大象和部分团花,另一侧刻着各种花卉。棺盖厚约20厘米,布满线刻的大朵团花,最特别的是花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睃睨、祥鸟等瑞禽瑞兽,雕刻相当精致。
墓主是位修行颇高尼姑
该墓内出土了两块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的身份是一位尼姑,号慈和禅师,她于唐开元19年(731年)去世,开元20年(732年)下葬。但是墓志里并没有记载她的籍贯、俗家姓名。但从这座尼姑墓的棺椁及墓室形制和墓志内容来看,她具有相当高的修行,当时经常被一些王公、后妃等皇室邀请去讲经。
穆晓军表示,墓志里提到了一座名为“尊善寺”的寺院,可能是墓主生前修行所在的寺院,但位于什么地方还不确定,史书记载大兴善寺曾经叫“尊善寺”,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关系暂时还无确切的证据支持。记者了解到,唐代长安有不少尼姑寺院,尼姑去世后一般都会葬在附近,但西安城区却很少见到她们的“踪迹”,能有墓志的尼姑墓葬更是罕见,因此这座墓葬内出土的石棺、墓志对研究唐代长安的政治、佛教文化发展、宗教寺院分布以及唐代绘画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部门准备将它对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