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3月28日电(记者朱国亮)研究表明,有“黄河蓄水池”之称的甘肃玛曲县天然草地近50年来沙化现象日趋严重,目前沙化区域还在不断扩张。这是记者从甘肃省林业厅治沙办公室了解到的。
玛曲县属黄河流域的源头地区,海拔多在4000米左右,分布有大量天然草地。
甘肃省林业厅治沙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马立鹏介绍,他本人参与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玛曲县天然草地沙化的总体发展态势是:沙化区域不断扩大、沙化面积持续增长、沙化程度明显加剧。
马立鹏说,文献记载,玛曲县在20世纪50-60年代,沙化草地仅零星分布。60年代以后沙化速率开始加快,1990年达到3900多公顷,1999年增加到6000公顷,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玛曲沙化草地面积已达到7100多公顷,有潜在沙化土地3600多公顷。
据介绍,从植被覆盖度和景观特征来评定,植被覆盖度低于10%的极重度沙化面积、植被覆盖度低于25%的重度沙化面积两项合计占到玛曲县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1%多,这表明玛曲天然草地的沙化程度整体上属重度水平。
玛曲天然草地日益沙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马立鹏说,利用现有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与玛曲天然草地沙化面积变化相关最紧密的三个因子依次是牧业产值、人口数量、年均气温。
甘肃大部分地区的沙化速度有所遏制,但玛曲天然草地沙化现象却持续严重,这不仅影响到了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玛曲天然草地对黄河水的调蓄能力。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尽快对这一地区的沙化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