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8日电中国唯一一艘能够完成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3月27日正式在上海进厂大修。这是“雪龙”号自1993年服役以来规模最大、最为综合、标准要求最高的改造。改造将投入两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7个月的大修结束后,重达11400吨、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冰层的“雪龙”号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老船长袁绍宏介绍,目前,“雪龙”号的船体和主机系统状况良好,但船舶通信、导航、自动化控制设备除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产品外,大多数为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产品。由于频繁往来于南北极,有些设备不堪重任,落后于许多世界发达国家的南极考察船,滞后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极地科学考察的保障需求。
与国际极地考察船相比较,“雪龙”号处于整体落后水平:通信、导航、自动化控制设备陈旧;某些系统、设备不能满足现行国际规范、公约要求;科考作业设备不齐全;未配备极地科考作业与救助用直升机;直升机起降保障系统有待恢复,等。此次大修将集中在“雪龙”号关键设备及生活设施的更新改造,包括通讯、船舶导航设备,主机、副机、网络通讯设备及房间硬件等。
改造后,“雪龙”号在生活条件上将基本赶上国际极地考察船的一般水平。而对“雪龙”号航行而言意义更重大的一块改造,集中在船体自动化控制系统。
10月20日,“雪龙”号改造将全部完成。10月27日,新“雪龙”将驶离上海,展开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
另外,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接受采访时表示,“雪龙”号将继续承担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南北极科考的主力船舶重任。从长远眼光来看,建造第二艘类似“雪龙”号的极地科考船的可能性存在。但“十一五”期间不大可能。目前在国家海洋局的规划中,暂没有在南极最高点建立极地天文台的计划。
陈连增并表示,今后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是需要增强在极地的实质性存在。“什么是实质性存在?就比如我们目前在南极建造了两个站,今后打算要建第三个站也就是内陆站。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南北极科考水平和科研水平,特别是科研水平,对南北极,我们应该有独家的成果。”(曹玲娟、余建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