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俨 本报记者 吴亚芬 文/摄
早报讯“如果能幸运地再次配型成功,我郑重承诺,一定会再次参加骨髓捐献!”昨天,一大早就赶到省血液中心参加成分血捐献的沈愈热情地表示。
沈愈是来兑现诺言的。
半年前,他捐献骨髓救了北京病人
今年37岁的沈愈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他从1995年开始就参加无偿献血,至今献血已在3000毫升以上。
2004年11月,曾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他,瞒着亲人,悄悄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成了中华骨髓库(现改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
2006年8月2日,就在他自己都快要淡忘捐献一事时,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已与远在北京307医院的一位血液病患者干细胞配型成功。当时,沈愈的妻子刚做完手术,正需要他的照顾,但为了让北京患者及时得到救助,沈愈满怀歉疚地离开了妻子。9月6日和9月7日,经过两天的采集和分离,155ml的干细胞分两次直飞北京,成功植入患者体内(详见早报2006年9月8日报道《为了远方患者,扔下术后妻子》)。沈愈也因此成为了我省第7位、全国第506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半年后,他捐成分血想帮助更多人
在完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沈愈更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白血病的现状,深感这一人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爱。为此,他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周坚持抽出一天来进行公益宣传,深入各大高校进行献血捐髓知识的讲解。
通过这次捐献经历,沈愈还了解到了有关成分血的基本知识,得知白血病病人在骨髓移植前也必须输注成分血以延长生命后,当即表示了希望参加成分献血的意愿。半年后,他如约而至,并且还动员了身边的朋友一起前来捐献。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为什么还来参加成分献血?面对这样的疑问,沈愈说:“能够骨髓配型成功当然是非常幸运的,但很可能以后再也遇不到第二次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我想选择捐献成分血来继续帮助别的病人,并且希望今后一直能参加成分血捐献,以帮助更多的人。”(291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