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裕一行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指挥部捐赠在日本募集到的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的紫金草花园。沈峥嵘摄
3月28日,仲春的南京,太阳出奇的好。极好的阳光里,紫金草,68年前被日本军医带到东瀛繁衍的生命,终于在她的故乡有了一个美丽花园。
那位军医山口诚太郎的儿子、83岁的山口裕等10人专程来宁,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指挥部捐赠在日本募集到的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并和一衣带水的中国朋友一起,为占地5000平方米的紫金草花园入锹。
“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山口裕微笑着双手合十:“我要替父亲感谢南京人民博大宽厚的胸怀!”他最后深鞠一躬,用清晰的中文说了声“谢谢!”
紫金草:见证战争与和平
1939年,原侵华日军卫生材料厂厂长兼军医山口诚太郎,在南京紫金山下,发现蓝色小花开满山脚,他不知道这就是中国的“二月兰”,却记住了在战火中顽强生长的生命,并把花种带回日本。
“我记得,父亲当时带回家10棵花,父亲把它们种埋在院子里,经常对着那里发呆。第二年的春天,我家院子里真的开花了!”山口裕回忆说:“父亲认为这或许就是战争中遇难魂灵的再现。”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向记者介绍说,此后的60多年里,山口先生怀着对战争的反省和对和平的祈愿,精心培育紫金草,年复一年地将紫金草的种籽免费赠送日本各地的学校、公园、社区。1985年,在日本筑波世界科技博览会上,他还向博览会观众分发了100万袋紫金草花种。在日本,这种蓝色小花被称为“和平之花”。
日本词作家大门高子女士和作曲家大西进先生,1998年以紫金草的故事为背景,创作了长达1小时的合唱组曲《紫金草的故事》。日本紫金草合唱团1200多名团员,在日本各地传唱“紫金草——和平的歌”。
3月28日上午,高子等10人一边为花园培土,一边唱起这首歌,其中的副歌部分,他们用流利的中文反复吟唱“和平的花,紫金草……”
三年募款,意在建座花园
“我今年83岁了,是紫金草支撑着我活这么久,我特别注重保健,在花园没有落成之前,一定不能离开人世。这是父亲的遗愿。”山口裕说:“父亲临终前对我说,一定要把紫金草重新带回它的故乡。”
3年前,山口裕在故乡茨城县成立了“向南京捐赠紫金草和平花园筹委会”,希望在纪念馆扩建时捐赠一座紫金草花园,作为中日人民呼唤和平的象征。
从北海道到冲绳,日本民众踊跃向筹委会捐款。“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有一笔1万日元捐款,来自一名日本右翼分子。”大门高子十分意外。
“它的花语叫爱与和平”
山口裕和父亲两代人都经历过战争,所不同的是,父亲是侵略国的一方,而山口裕亲眼看到日本民众1945年遭遇的原子弹之痛。
作为医疗救护人员,山口裕到广岛参加过救助,回想起惨剧,他露出痛苦的表情:“瞬息之间,整个广岛变成废墟。14万无辜的日本人死于非命,活下去的人有的身受灼伤、辐射和白血症的折磨。战争太可怕,战争是人类的悲剧,我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而不记住历史,历史就会重演。”
“所以,我们觉得紫金草太好了,它的花语应该叫:爱与和平。全世界的人都要记住它。” 山口裕说。
8月,专程来宁播种
朱成山馆长透露,和平公园将于年内建成。山口裕衷心希望公园里的这座花园,“成为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轻人学习历史的场所”。
“众所周知,日本教育存在缺陷。我认为最大的缺陷是,对这段历史没有采取诚实的态度,历史教育太少了,日本民众非常反对。”
“紫金草在夏秋季节播种最好,我准备今年8月专程来南京,将在我家院子里收获的花种,栽种在南京的紫金草花园里。这样,或许最有意义。”山口裕说:“衷心希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信赖和友爱,由衷期待世界和平。”
说完,这位花白头发的日本老人和朱馆长相视一笑。此时,空气中尽管有风沙,但是,太阳无遮拦地照在紫金草花园里,安静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