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台湾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翠玉白菜”发现破损,怀疑是在借展过程中造成损坏。院方表示,“翠玉白菜”迁来台湾时就是如此,应该是在清宫时就有的“旧伤”。
玉雕“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料,运用玉材自然分布的色泽,雕琢出一颗几可乱真的白菜;菜叶上还雕有螽斯虫(俗称“纺织娘”)和蝗虫,寓意“多子多孙”。
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曼丽27日表示,院内资料显示,螽斯虫的须早就断了,与南下高雄展览无关。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处长嵇若昕指出,这是“翠玉白菜”在清宫时就有的“旧伤”,她以1966年及1995年所拍摄的“翠玉白菜”照片,证明这一“旧伤”早已存在。有关专家也排除了“翠玉白菜”在当年迁往台湾途中遭到损坏的可能性。
嵇若昕说,这处小缺口并不影响“翠玉白菜”的整体美,因此不需要修补,如果使用塑胶颜料修补,反而不能呈现自然效果。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另一镇院之宝“肉形石”,日前也传出发现一个小缺角。嵇若昕说,那并不是破损,这件文物本来就是要借此缺角呈现工艺之美,表现与真正的红烧肉十分相似的自然形状。
“翠玉白菜”在清光绪时期陈设于瑾妃寝宫永和宫,传说是瑾妃的嫁妆;“肉形石”也同样来自清宫,乍看之下,很像一块美味多汁、肥瘦相间的“东坡肉”。这两件珍贵文物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人气最旺的展品,它们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赏人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