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本报记者陈勇他曾经是一民企老板,却放弃红火的生意,回乡走上老荫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垫资12.8万元修了10公里泥结碎石路,并带领村民发展畜牧业和中药材种植,受到群众称赞。
老荫村曾是营山县茶盘乡有名的穷山村。
2002年,蒋德轩在云南办起一家木地板厂,生意兴隆。2004年12月,蒋德轩回乡探亲时恰遇推选村党支部书记。见村里依然路不通、人穷困,有着10多年党龄的他萌生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念头,主动参选,立即得到组织和村民信任,以高票当选。
老荫村地处偏僻,蒋德轩上任后把修路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由于村里穷,蒋德轩说服妻子,垫资12.8万元作为工程款,启动了10公里泥结碎石路建设。
一次,部分村民认为修路破坏了“风水”而阻扰施工,蒋德轩在劝阻时遭到罗某等人的辱骂抓扯。想到自己放弃生意回来为大伙做事反而受此委屈,蒋德轩不禁流下了眼泪。但第二天一早,他就上门做罗某等人的思想工作,终于感化了他们。
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的蒋德轩经常到工地上和村民一起挖土夯基,好几次累倒在工地上。经过一年多奋战,泥结碎石路终于竣工。
颇有“经济头脑”的蒋德轩在摸清中药材市场后,便引导村民调整结构,种植中药材近200亩。他自费到成都中药材市场找销路。他还四处奔波,为近百名村民找到了务工岗位。短短两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