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晨报一直报道的西善桥明代贵族大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这座贵族大墓的墓志铭,经过解读,这座大墓的主人终于被揭开了神秘面纱。他就是明代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兼同乡,曾经抗击倭寇、抵御元蒙、主持海运十二年的明代航海侯———张赫。
墓主为航海侯张赫
昨日早7点左右,南京市博物馆派来汽车把墓志铭拉回了博物馆。记者跟随来到南京市博物馆,却意外地见到该墓志铭被摆放在博物馆一处空地上,记者仔细研究了墓志,终于获知了该明代大墓主人的真正身份,他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兼同乡,曾经抗击倭寇、抵御元蒙、主持海运20余年,死后被封为恩国公的明代航海侯张赫。
在南京战役中当上元帅
张赫墓志记载,张赫,出生于安徽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明史》记载,元朝末年,张赫率领乡邻投靠朱元璋。在朱元璋的部队里,张赫逐渐从千户被提升到万户。在朱元璋攻打南京(当时称集庆)的战役中,张赫每战都取得胜利,最后当上了翼元帅。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朱元璋一纸委任状,张赫当上了福建福州地区的都指挥使。
斩杀10名倭寇首领名声大震
《明史》记载,朱元璋派遣张赫前去剿倭。张赫利用一个机会,大败倭寇,最后竟然把倭寇追赶到琉球群岛(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抓获了18个倭寇首领,并杀死了10个倭寇首领,俘获了十多艘海盗船,收缴的刀枪兵器数不胜数。追封恩国公葬在西善桥元朝军队逃往北方后,经常骚扰辽东,明朝军队采取攻势进行防御。但在内陆运粮艰难,朱元璋十分忧虑。于是命令张赫从海上运粮。张赫尽忠职守,前后督办海运12年,往来辽东海运粮草数十次,军粮供给十分顺畅,朱元璋对此大加赞赏。于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月,朱元璋便封赏张赫为航海侯。
但3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8月,张赫一病不起,最终死在了南京。为了表彰张赫为明朝立下的战功,10年后,朱元璋又追封张赫为恩国公,并把他迁葬到当时江宁的安德乡,也就是今雨花台区西善桥小刘家村一带。
找到“金边碗”和梅瓶
昨日,雨花台区西善桥明代航海侯张赫墓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竟然意外发现一只梅瓶。
警方勘察大墓曾两次被盗
昨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员正式拆开大墓的封门墙,只见大墓石门虚掩,一把发锈的铁锁挂在石门上。考古队员立即报警,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和雨花台区公安分局干警立即展开侦查。
警方调查发现墓室的顶部和尾部有两个精心掩盖的盗洞。警方调查发现顶部盗洞开挖在前,尾部开挖在后。这是继将军山明代沐氏家族墓被盗后,南京又发生的一起大墓被盗事件。
墓室空空,却有一只梅瓶
“墓室里原本有30厘米的积水,经过我们排空后,还有15厘米厚的淤泥,现场的情形惨不忍睹,淤泥中棺板横陈、尸骨遍地,在墓室后部的两个壁龛里也是空空如也。但是我们在泥浆中发现了一个直径在12厘米左右的金边碗!”进入现场的博物馆考古人员说。
正在大家可惜墓室里随葬品的遭遇时,考古队员们又有了发现,只见在半掩墓门前的泥水里,竟然还漂浮着一只瓶子,小口、直颈、丰肩,腹部以下渐收敛,“这是一只梅瓶!”
证实是一只酱釉梅瓶
在南京的考古发掘史上,曾经多次出土过非常精美的梅瓶。在上世纪50年代,黔宁王沐英与元配冯氏及续房耿氏合葬墓中就挖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被称为中国国宝,至今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馆内。
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鉴定证实,在张赫墓出土的梅瓶是一只酱釉梅瓶,材料是陶制的,从价值上来看,远远低于青花瓷瓶,但是从考古学上来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记者获悉,目前张赫墓出土的金边碗和梅瓶已经被运往南京市博物馆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