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学校是我的同龄母校,她诞生于1927年,我如按阴历算,也是那一年生人。我和母校都经历了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看到耀华学校继承传统,焕发青春,蓬勃发展,成为天津一流中学,非常高兴,也感到作为一名老校友的荣耀。
我生于天津,除了一段时间回湖南老家,高一以后去了四川,中小学基本上是在耀华学校学习度过的。我家姐弟五人,全在耀华读书(其中二人早逝),如加上堂兄、姐共有十人在耀华学习。那时,全家兄弟姐妹都在一个学校的家庭很多。我们所以都上耀华,一是学校好,二是离家近。
光阴似箭,我离开耀华学校已六十多年了。往事如烟,许多情况已模糊不清,但有几点印象仍很深。耀华的校训“勤朴忠诚”确实融化在教学之中,对学生影响很大。在学校奠定的基础,使我终生受益。
耀华学校始终秉承着“光耀中华”的爱国精神。那时国家受帝国主义侵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在这个大形势下,无论文科、理科的老师,对帝国主义之痛恨都溢于言表。历史教师讲民族英雄,地理教师讲大好河山之沦丧,同学们听了都很动容,热血沸腾。校长赵天麟被日寇杀害,更激起学生义愤填膺。有一段时间,天津在日寇直接侵占下,师生们虽不明说,但言谈所指,都心照不宣。我的大姐在耀华高一没读完,十六岁即奔赴延安,抗日、投身革命,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我所知,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耀华学校沈尔林等两位教师及我的同班同学金永清、刘长源都已是共产党员。
耀华学校始终追求高标准的教育水平。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的耀华第三任校长赵天麟,重视师资,聘请的教师都是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有能力高水平的教师。数、理、化的教师,后来到大学任教的不少。物理教师钱伟长,解放后是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数学教师张敬宜,后来为北洋大学教授。几何教师李希侯,教书深入浅出,他把枯燥的几何定理编成口诀,琅琅上口,易记易学。当时,所谓的小四门(史、地、音、体)的教师,都是那一门的佼佼者。音乐教师张肖虎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却有极高的音乐素养,被赵校长礼聘任教,解放后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老师教得好,学生就爱学。学生上历史课如听故事,都很爱学。我对历史、地理的兴趣和知识积累都来自中学时代。耀华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我们几个同学课下常常互相勉励,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学生寒暑假常看些课外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历史演义、国内外文学名著都很受欢迎。体育锻炼也很活跃,篮球、排球、垒球、单双杠、举重是强项。科学院院士、冶金专家、我的同班同学周尧和,在班中功课最好,练单双杠也最棒。我的另一位同班同学,著名外交家周南,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高二年级读完即考入了大学。
耀华学校的师生始终保持着朴实的作风。耀华的学生中家境好的不在少数。但是在教师的表率下,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朴实,不浮华。那时,教师很清苦,有的虽衣服打补丁,但很干净,中午常常只带一两个凉窝头充饥,但教书非常认真,非常敬业。言教,身教,老师的榜样对学生感染很大。
中学时代是成长的时期,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我希望年轻的耀华学子:第一,要爱国,有信念,为振兴中华奋斗终生。第二,要为人正直,知荣辱,做有道德的人。第三,要刻苦学习,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第四,将来走向社会,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爱国敬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耀华母校八十年校庆之际,我也祝母校永葆青春,再创辉煌!
(聂璧初,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35年至1946年就读于耀华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