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一株重要的采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破译,揭示了其遗传信息并首次发现重要代谢路径,可帮助解决重油开采和污染难题,为清除石油污染带来新的曙光,对于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革新亦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王磊说,能“吃”石油的微生物,并不是将宝贵的石油资源喝掉,而是拥有降解石油的本领,可以用于处理石油污染、帮助开采石油。
南开大学的此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解开了可降解重油的细菌的奥秘。在自然界中,很多细菌能降解轻油,而重油不易降解,会造成长期污染,对石油污染的治理工作造成了最大的挑战。目前全球探明储量的石油中,超过60%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开采,主要为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重油。
上世纪90年代,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如林等在天津大港油田发现了一种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并取名为“NG80-2”。它在45至73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活,能以原油为唯一的食物,具有独特的降解重油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但10多年来,它的基因“密码”仍然未知。
经过近4年的努力,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关键的生化酶,它能帮助细菌将重油的主要成分--长链烷烃降解为小分子。
王磊说,已有的利用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的方式,缺陷在于效率比较低,而且往往只能适用于轻油。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微生物如何处理石油污染的分子机理尚未形成确定的认识。而对LadA进行鉴定以后,就能改良细菌的品种,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处理效率。
南开大学的这项研究工作,也为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微生物采油带来了新的希望。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微生物采油能提高采油率10%-15%。与国外相比中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基因组破译所得到的信息还发现,NG80-2具有多种特殊的代谢途径,表明它能够适应很多不同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潜在的应用领域很广。由于这是一种嗜热菌,在地下的高温采油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南开大学的专家已经着手研究LadA的三维结构,并采用基因操作手段改造蛋白,预期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其在野外的石油降解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