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已进入倒计时,气象部门投入了怎样的力量迎接奥运?记者在中国气象局奥运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气象局积极采取措施,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重点解决奥运气象服务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服务问题,全力备战奥运气象服务。
目前,已经制订了有特色、高水平的气象服务标准。建设一套现代化的气象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明显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培养一批能够胜任大型活动气象服务的气象科技人员队伍;明显提高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能力;做到开幕式等大型活动气象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奥运会组织与承办机构、各国运动队都能感受到气象服务信息的及时有效;奥运会期间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加速推进监测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监测网络建设,综合探测、尤其是增强的中尺度观测网研发与建设,用于对高影响天气、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的观测。如在北京和青岛及周边布设较高密度的地面自动观测系统,实施探空站时间加密观测,新建多普勒雷达系统并组网,布设风廓线仪连续监测对流层以下风的垂直分布等,还在北京新建了微波辐射仪等试验观测系统。目前,北京、青岛及周边地区综合探测网40余项建设项目中的90%已经完成。建立高性能局域网、广域网、探测资料收集系统、气象信息海量存储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等。
开展了与奥运气象服务有关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重点解决了奥运精细数值预报技术和集合预报技术;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体育气象评估技术;京津冀人工影响天气联防指挥系统平台技术;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测技术;环渤海经济圈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机制、北京奥运精细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技术等关键问题。
统筹规划,编写了奥运气象服务不同阶段指导性文件。包括《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科研计划》、《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细化)》、《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运行纲要》、《北京2008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天气运行计划》等。
组织研发了有针对性的奥运气象服务分发系统。主要进一步细分奥运服务需求,明确各项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和表现形式,形成图文并茂的中英文模版和奥运气象服务业务发布平台及其规范、标准和流程等。系统建成后,将针对不同用户和提供气象信息的类型,采用多种方式提供气象服务,此外,在语言服务方面,以中、英、法三种语言发布,其他服务以中、英文两种语言为主提供气象信息。
集中优势人才,组建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到目前为止,奥运会气象服务后备团队有125人,分属于天气预报及服务、遥感应用、空间天气、技术开发、雷达、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装备保障、影视、教育培训等专业。
组织了模拟演练,主要包括全国各省会城市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和赛事气象预报服务,含现场服务演练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和业务系统保障演练。今年还将以26项测试赛为内容进行实战演练。(中国气象报彭莹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