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来了,天空一下暗了下来。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被誉为“中国秋天最美的地方”,是许多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向往的殿堂。记者也曾先后几次专程领略过其中的万般风情。那么,春天的额济纳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带着疑问与好奇,昨日上午10点左右,完成阿拉善右旗的最后一个采访任务后,我们出发赶往500多公里外的额济纳旗。
阿盟地区特有的3.5米的小柏油路面还算平坦,但车辆很少,偶有路过的车辆都是满载的货车。
两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和沙漠交替出现,没有人烟、更没有绿色,偶尔出现的几只羊和骆驼都会成为我们的担心,这些生命如何能坚持生存?更要命的是,待到中午饥肠辘辘时,我们才发现路边根本就没有吃饭的地方。
下午两点多,隐隐约约,我们看见在戈壁深处有一排挺拔的白杨树。当时的心境竟然和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所描述的惊人的相似。白杨树,在这里的确不是普通的象征,它更寓意着一种盎然的生命和对生活的向往。渐渐地,我们到了闻名中外的东风航天城。这里不但是神舟六号飞船升起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创新的见证!带着一种崇敬和留恋,我们迅速奔向目的地。下午3点半左右,旁溢斜出、甚至有些过分夸张的胡杨树开始出现在视野:一棵、两棵、三棵……蓝天下,毫无绿意的胡杨傲然挺立,密集的枝杈似大自然鬼斧神工勾勒出的素描图,虽然没有秋天金色的童话世界般的美丽,倒也别有一番苍凉。
在当地林业局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立即赶往东居延海拍照、采访。从城里到目的地大约40公里,一路上风平浪静。快到时,突然间,风渐起渐大,等到达东居延海边时,沙尘已是铺天盖地,滚滚而来。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沙尘暴与阿拉善右旗不同,沙少尘多,天空整个变成了灰白色,像是被笼罩在一个灰白色的空间里;风向居然也不停地发生变化。尽管东居延海近在咫尺,但湖面却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灰白的世界中,水面与天地连为一体,难以辨清。摄像机和照相机怕进沙尘,我们也只能委屈在车里拍拍了。
为了现场口播和采访,记者再次把自己“武装”起来,与额济纳旗林业局副局长杜建林在风沙中完成了一次难忘而又艰难的采访。此刻,风力约有八到九级,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顷刻间,手里的话筒就由原来的黑色变成了灰白色,工作服也变成了灰白色。杜建林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冬季的降水条件稍微好一些,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沙尘暴都不太大,这次是强度最大的一场。从风的走势看,应该是从北边相距仅几十公里外的蒙古国方向吹来的。像这样的天气,人只能躲在房间里。
回到车上,一头青丝的杜建林俨然成了“白头翁”。大家笑言,看来《穿越西部风沙源》报道组,走到哪儿就能把沙尘暴带到哪儿。玩笑归玩笑,没有拍成居延海,大家还是非常遗憾。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的采访车往回返了10多公里时,风力越来越小,天空也变得清亮起来。心有不甘的我们又折回去准备补拍。可是,谁也没想到,沙尘暴居然“忽悠”了我们一把———东居延海周围的风沙依然如故。
再折回时,我们才发现在刚刚调转方向的地方正是戈壁与绿洲分界的地方,相对应的天空一边是漫漫黄尘,一边是蓝天白云。越往城区走,胡杨———这种当地唯一的乔木与红柳等耐旱灌木所形成的绿洲密度越大,沙尘也就越发小了。
额济纳,这方绿洲蓝天究竟还能支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