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近日,我们在采访时遇到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就是南京慈善超市的捐赠物闲置,无法“出售”,造成“爱心积压”。
日前,爱心大使濮存昕在南京开展了“爱心之旅”,并带头为下关区慈善超市捐赠了5000元现金,随后引发了一股市民捐赠物品热潮,不过现在最令工作人员“头疼”的问题就是市民捐赠的物品因为没有困难家庭申领而闲置下来,而慈善超市另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义卖”却又无人知晓,才开张半年的慈善超市正遭遇着“幸福”的烦恼。
据了解,下关区慈善超市主要面向低保户中的困难家庭,包括高龄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有重病患者的家庭开放,平时通过“实物救助券”的形式按月将物品发放给近1000名困难人群。自爱心大使濮存昕前来开展爱心之旅并捐赠了5000元现金后,许多市民都踊跃打电话或亲自前往,要求捐赠衣服、棉被、小家电等各式各样的物品。但令慈善超市工作人员为难的是,目前困难户每月申领的物品基本都是大米和食用油,还有部分肥皂、洗发水等洗化用品,至于崭新的书包、茶杯、电火锅、台灯、钢笔等用品基本是无人问津。
慈善超市原本希望可以通过义卖的方式将这些闲置的物品全部“销售”出去,回收部分资金来购买其他物品。但目前现状是大部分市民都知道慈善超市具备救济困难群体的功能,而其另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向普通市民“出售”捐赠物品、回笼慈善资金却几乎无人知晓,导致出口不畅,仓库中积压日渐增多。
在采访中,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以来他们总共只卖出去8件东西,回收资金435元,而自濮存昕造访过后,仅两天内他们就接到了20多个市民的电话,希望能捐赠实物为困难群体献爱心,但目前积压待售的物品就有四五百件,而如牙膏、洗发水等物品本身也有使用期限,如果不能及时卖出最后只能过期销毁,也是一种浪费。因此他们希望有需要的市民能够到位于四平路65号的下关区慈善超市来看一看,买些家中需要的电饭锅、台灯、饮水机、空调席、衬衫等物品,既满足自己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为社会贡献一份爱心,去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
本报通讯员 冯智勇
本报记者 殷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