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马路摊点
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觅了。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今年春节后正式发布市容环境卫生行业2007年便民利民措施:“五一”前,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将出炉,并于下半年开始实施。根据此导则,上海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
“上海无证摊贩可能在5万以上,光靠堵是行不通的。而且有些摊点确实便利了居民生活,因此我们允许城市区域一部分小摊小贩存在,给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
”上海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孙芝兴介绍。
马路摆摊开禁成为“两会”话题
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陈文占、罗益锋建议,北京应该借鉴上海、重庆的做法,允许城市的部分路段摆摊,适当解除禁止路边摆摊的禁令。同时他们提出,要在保障市民谋生权利的同时,保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应有的市容市貌。
罗益锋认为,可以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路段允许摆摊,也可以划出一片区域集中售卖,但一定要保证做到低税收或者免税。
“老百姓不可能都到超市去买菜,小区边上方便就买了,这完全是百姓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说,现在一些城市只是单纯为了环境进行粗暴执法,导致一些暴力抗法事件发生。“有的是断了小商贩的活路,他能不着急吗?”陈守义认为,由于目前缺乏相关法律支撑,城管在行使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目前涉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多达50多部,但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的独立法律法规。为此,陈守义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应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研究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会同有关部门召集有关专家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立法研究。
凸显政府体察民情人性化管理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认为,上海开禁马路摊点是人性化的措施,体现政府亲民爱民新形象,也是和谐社会的体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对小商小贩的管理上都实现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使其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海此举正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据上海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孙芝兴介绍,今后不仅居民弄堂口的水果摊、编织摊,小区里的擦皮鞋、打气等一些方便市民生活的摊点将回到市民的身旁,还将在外滩等中心区域首次开放有序设摊。如与摊主签约,并由周围居民投票决定是否可设摊,逐步减少乱设摊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孙芝兴透露,对马路设摊,上海将分为严禁区域、严控区域、控制区域。严禁区域内的9个重点区域和79条主干道一律不准设摊;严控区域将仅允许开设居民区的小型修理铺等便民设施;控制区域将可以有条件地允许设摊,但须在安全、卫生、噪音控制等方面达标。
最近在上海的各个媒体和网站上,绝大多数市民对此举好评如潮。一位市民说:“对于马路摊贩从一律封杀到有序管理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市容管理的一项善政,突出了人性化与和谐,是体察民情,把人性化落到实处的新举措”。
沪渝率先开禁众多城市准备跟上
上海、重庆先后解禁马路摊点后,许多人把目光投向北京,希望北京也能跟上。据了解,其实北京的路边摊贩解禁已悄悄开始了。不久前,北京崇文区革新西里社区在北京首次尝试,由居委会牵头,在人行道划出固定区域供商贩经营,商贩只需每月交纳20多元的保洁费。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他们也在密切注意上海的解禁,同时也在关注有关专家提出的建议,从就业、便民的角度研究商贩摆摊设点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无锡市正在试行摆摊“零罚款”制度,并开展街头疏导点的建设,受到小贩欢迎。浙江省永嘉市区也计划设立10个“流动摊贩疏导点”,允许小贩在路边合理摆摊经营。与此同时,在河北的石家庄、山西的太原、浙江杭州、陕西西安甚至边远的新疆乌鲁木齐,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在迅速行动起来,重新审视城市商摊的新作用,让百姓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