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冰和奥运冠军孟关良(右)、杨文军(左)在一起
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的竞赛主任全由中国人自己担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做好竞赛组织工作,不仅对奥运会是一项贡献,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对个人来说是一生的荣誉和难忘的经历。”皮划艇竞赛主任罗冰的这句话几乎道出了每个竞赛团队成员的心声。
万事开头难
每个项目竞赛主任的工作内容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由于项目普及程度不同,各个竞赛主任面临的挑战大不相同。“皮划艇项目在中国发展并不普及,中国举办国际型比赛的经验也比较匮乏。
很多工作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探索中不断学习。”和许多项目主任一样,2005年3月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调到奥组委工作的罗冰也是光杆司令一个。原先在水上中心主要从事皮划艇静水项目工作的她,不得不尽快熟悉激流回旋项目的业务(奥运会皮划艇分为静水和激流回旋两个分项)。
一个人要担起整个项目方方面面的组织工作,要面对奥组委20多个业务口的咨询事务,“无从下手”是最大的感觉。“在组委会体育部的带领下,首先学习往届奥运会的大量资料,借鉴高水平世界锦标赛的办赛经验。但是很快也发现,资料上记载的信息并不完全符合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国情,借鉴世界经验,与其他项目的竞赛主任不断交流,是完善工作的途径。”万事开头难,罗冰体会得很深刻。幸而,在2006年8月,又有一名分项副主任和几名专业人员替她分忧。今年4月中旬,第三批竞赛团队的工作人员也将就位。“每个分项将有18个专业人员作为骨干,骨干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容置疑,在外语能力上我们会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竞赛团队的完善,罗冰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以往,我更多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现在作为一个项目的竞赛主任,就要带领一个团队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沟通协调能力。以往,到国内赛事举办地参加比赛时,只重视总体上的要求,对办赛细节并不重视。亲自从事赛事筹备工作后,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真正体会到筹备比赛的复杂性。”
世界一流 规模最大
皮划艇静水项目和赛艇比赛在同一赛场进行,办公地点只有一板之隔的两位竞赛主任业务来往频繁,关系融洽。“该节省的就要节省,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毕竟每个项目都想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有利条件。”罗冰分析,“现在两个项目最大的争论点在赛时训练水域划分问题上。因为静水项目和赛艇是同一时段先后进行的,如何分配好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域需要双方不断协调。现在已有方案上报到国际单项组织。”
比起静水项目,花费昂贵的激流回旋项目更让罗冰费心。1972年在奥运会上亮相的激流回旋项目因为花费了主办方1700万马克(约合400万美元),如昙花一现般退出了奥运会的舞台,一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才回归。
“激流回旋是一个极具观赏性的项目,上届奥运会它的收视率就排名在前4位,这是它重回奥运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它的高消耗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这个项目对于水位落差有一定要求,5至6米的落差必须依靠每小时1200元人民币左右的供电花费来维持,建造一个人工赛道的花费、水质处理(目前采用地下水)等等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如此,罗冰对顺义水上中心还是充满了信心,“雅典的赛道因为赛后利用不当,几乎废弃了。而顺义区政府从申请场馆建设以来,对于场馆的赛后利用就有了长远的考虑。”2009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水源问题就能顺利解决。目前,场馆内有两个水域:水量小的,赛时用于训练,赛后可供市民健身娱乐。水量大的,赛时作为比赛赛道,赛后可以用作组织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比赛之用。北京将会为全世界的体育朋友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高水平的竞赛环境。国际赛联的执委在参观时不禁感慨:“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第一流的赛道。”
为了检验这个世界一流的赛道,测试赛的作用不可估量。“从参赛人员来看,测试赛比奥运会多,但整个办赛标准比奥运会低。”节约办赛,是竞赛组织的原则,“我们要明确,测试赛的目的是检验竞赛团队的运作能力,是检验场馆的设计,至于其他的附属设施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罗冰打趣地说:“如果记者朋友在现场看到未撤掉的铺盖之类的,千万不要太惊讶。”
测试赛的时间安排已确定:激流回旋2007年8月16日至19日,静水2007年8月23日至26日,与奥运会时间基本吻合。
增加国际交流
整个采访过程,罗冰都在强调,奥运会给中国体育事业带来的不仅是竞赛组织经验的积累,最根本的还是推动项目的发展。自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国际皮划艇单项组织和中国皮划艇协会就开始关注中国竞赛组织人员和国内技术官员的培养。到奥运会时,国内将派出40多名技术官员。已是静水和激流回旋项目国际裁判的罗冰深有感触:“借组织奥运会的机会,让更多的国内业内人士参与到国际最高水平竞赛组织工作中,增加与国际单项组织的接触,为今后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增加国际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话语权创造条件。”
文/莫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