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机求职报名咨询热线:028-8696932566412652网上求职快速通道:www.scsx114.com
本报与川航、蜀兴人力资源网联合推出“华西带路,四川大学生包机求职”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尤其是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各大企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名企打进本报热线,表示愿意为大学生提供直接面试机会。
各地反响大学生欢迎你们
广深提供直接面试机会
昨日下午,一家大型知名上市公司设在深圳的分公司首先向四川大学生伸出了“橄榄枝”。该公司热情地邀请包机大学生参观公司,并提供直接面试的机会。据了解,广州在4月7日和8日将有营销、工程、技术及管理类大型专场招聘会,在深圳,2007年(春季)深圳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也将隆重登场。
北京向四川学子发邀请函
昨日,当获悉会有60余名四川大学生将于4月13日左右空降北京求职后,“京城职场2007(北展)人才招聘大会”的相关负责人郑飞女士又惊喜又意外。她说,4月14日到15日,北京四月份的首场大型招聘会将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届时将会有300多家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来北京一试身手的四川大学生求职团一定会成为当场招聘会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尹先生祝福四川的大学生能在北京闯出一片天。
苏州最缺高技术人才
“苏州目前最紧缺的就是有一技之长的高技术人才。”昨日,来蓉“招才引智”的苏州太仓市人事局局长陈丽娟说。
当获悉本报4月13日将带领四川大学生前往苏州找工作时,陈局长连连对本报的此项公益活动叫好。“这项活动对大学生和苏州用人单位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既能满足大学生在苏州就业的愿望,也能缓解我们苏州企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各方声音让大学生出去闯
大学生:很想出去闯一闯
“看到你们包机出去找工作的报道,我兴奋了一整天!”来自攀枝花学院外语系的李莉昨天一大早就来到本报向记者详细询问包机出去求职的时间和方式。四川师范大学的李端看了本报的报道后,昨天来到报社正式报名,“都说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我却想离开成都,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家长:放手让孩子走出去
“家长们要放手,让娃娃走出去。”家住成都市的梁女士打进电话表达了作为家长的观点。原来,梁女士的儿子郑蓉州是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2005年毕业生,毕业后与上海一家小公司签约。两年来,当初在小公司工作的小郑现在已到了上海某知名外企工作,月薪也从最初的1800元到了现在的5000元左右。大学生包机出川是件好事
昨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活动表示了肯定,认为这是一件对大学生有益的好事情。同时,唐副厅长希望通过本报组织的“包机求职”活动,引起更多人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唐小我说,目前80%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省内就业,造成在川大学生过于集中、人才资源浪费。“华西报为大学生牵线搭桥找工作,在吃、住、行上争取了更大的实惠,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走出去。”
就业信息
到新加坡工作四年可挣50万
记者昨日获悉,新加坡多家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将于近期前来成都招募人才。据介绍,新加坡目前最需求的是机电类工程师、电气类工程师以及熟悉各类机械、电气、电机零部件的现场维修、加工和安装的机电类技术工人。工程师底薪每月在人民币9000元以上;如工作四年,个人收入可达人民币50万元以上。
明日江苏太仓来蓉求贤
江苏太仓“招才引智成都专场”将于明日上午8点半在成都人才市场举行。此次招聘会共汇集规模型、科技型单位51家,推出招聘岗位500余个。据悉,江苏太仓隶属苏州市,在去年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八位,是全国最大的PVC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近半大学生患上“城市依赖症”
昨日,省教育厅发布《四川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抽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半未就业的“80后”大学毕业生患有“城市依赖症”,希望在大中城市继续找工作,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就业。
这份报告对全省70多所高校935名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尽管未找到工作,但是仍有445名未就业“80后”大学毕业生坚持继续在学校所在地或大中城市找工作,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48%。大学生心目中的首选就业单位仍是政府、机关,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当官就意味着拥有特权。
成都启动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昨日,成都市人事局透露,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成都市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在年内建立3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今后每年组织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据悉,首批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将以软件类和服务外包类为主。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将获得500元生活补贴,并获购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提供见习岗位的单位,也能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获得工作补贴。见习期满后,见习毕业生被见习单位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
需求有限进机关须冷静
昨日从2007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6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到机关、高校、科研单位、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幅度减少。从2004年起到上述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连续三年下降,每年下降的比例达4-6个百分点。
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说,大学生到机关单位就业出现连年下滑,说明机关、高校、科研单位、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必须及时转变和更新,不要千军万马去挤公务员这条独木桥。
本组稿件采写记者余媛媛郑钰飞徐洁莹王迪摄影刘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