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今天举行的“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报告会”上,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表示,在房地产投资明显回落房价涨幅也已趋缓的情况下,老百姓对房价问题还很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即在宏观调控上,更多地从经济角度而较少从社会角度考虑问题,今年要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新进展。
沈建忠认为,从2003年18号文件以来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原则,总体上是一致的,它的定位主要围绕着既要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又要防范和解决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就是房地产业既要拉动经济又要保证民生,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找平衡点的问题。
沈建忠解释,在解决一些突出矛盾方面,主要针对两个“国八条”里面一些做得不到位或者是说不够细化的地方,进一步细化了相应的措施,同时注重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注重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指标的量化、细化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另外就是更多地关注民意、民生,政策的导向更加明显地倾向解决低收入群体。回顾过去三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沈建忠认为,2004年主要调控了总量,2005年开始强调供求两个方面,但政策还是偏重于存量方面。经过两年的调控,总量的问题已不太突出。从2005年、2006年甚至从2004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幅度已经回落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面。
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感觉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太明显?房价还没有控制住,群众还是很不满意。沈建忠认为问题出在我们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得更好一些,更多地注重了从经济的角度,而没有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问题,所以,2006年调控更多的导向怎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现在“国六条”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已看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对于今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趋向,沈建忠的理解是,将更加注重落实,解决执行力的问题,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从制度机制上保证健康发展。沈建忠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是一个调整、两个增加和抑制、两个体系建设。调整主要是供应结构的调整。
两个增加和抑制,就是一要增加有效供给一要增加商品房供给,两个抑制就是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两个体系建设,主要是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市场体系完善的建设。
沈建忠认为,政府和社会对房地产调控的关注度仍将保持持续,过去调控效果不太明显的一些方面今年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改观,比如说结构、中小套型的供应,特别是面向自住的政策性、保障性的住房供应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档、大户型的住房供应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因为供求关系的原因,这一类的价格有可能进一步攀升。沈建忠透露,今年可能在自主性住房的建设方面会有一些新的政策。
关于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沈建忠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他认为,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即居有其所。然后对那些无力支付住房消费的家庭,保证它有一个基本的居所,能够体面、有尊严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面;住房保障不应局限于政府保障这样一个范畴。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的保障更重要,我们政策导向、制度安排应该惠及全体公民,通过货币补贴、实物安置等对低收入家庭提供政策保障,解决住房的问题。通过公积金、住房储蓄银行、担保公司、非盈利性住房供应等等这样一些措施,为多数家庭自住性置业需求提供保障。我国的住房制度体系,从目前来看主要是以廉租房制度为核心,目前是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扩张,低收入家庭用租赁、低租金的办法解决住房问题。保障的标准上可能会设置最高、最低的门槛。保障资金制度化,主要从预算资金、公积金等等方面提高一点比例,这是一个过程。
房价的上涨是不是一个供求矛盾的问题?沈建忠不这么看。他认为从1998年以来,已经连续这么多年保持了20%甚至30%的增长速度,增加有效供给已经到了警戒线,因此增加有效供给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还有一个是怎么引导合理需求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在目前的状态下,更多地保证基本的住房需求,是不是在公共配置上应该优先?另外,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树立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加强检测和分类指导,建立新的价格统计和分析方法,根据当地的资源建立一个与支付能力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陈雪根张乔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