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海上养殖区美景
海上120上门为渔民义诊
警区从陆地延伸到海上
由于父亲病重,3月10日,青山98号渔排养殖户杨云华匆匆赶回山东老家。十几天后回来,他发现自己投资上百万元的渔排没有丢失一张网、一尾鱼。
杨云华告诉笔者,1997年海上养殖业刚兴起时,这里的治安秩序比较混乱,欺行霸市等现象时有发生。当时海上未通电话,群众到10余海里外的三都岛报案,木船要走两个半小时,警察乘快艇下去又得40分钟,歹徒早已逃之夭夭。
1998年1月,三都边防派出所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海上警务区,开通了全国第一个海上110;在人货流动量大的宁德港设立城澳警务区,在海产品外运、客运码头设立礁头警务区,建立起海陆联动的警务机制。
就在海上警务区成立当晚,一伙渔霸闯进青山养殖区,持刀威逼养殖大户陈忠明要求入“干股”。案发仅3分钟,警务区官兵赶到现场,擒获8名渔霸,“净海行动”首战告捷。不到半年时间,5个恶势力团伙被摧毁,38名渔霸、海霸受到严惩。
此后,由于治安和养殖条件良好,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客商蜂拥而来,三都澳迅速走向繁荣,形成了如今年产值13亿元的规模。
建设和谐有序的“浮动村庄”
海上养殖区被称为“浮动村庄、隐形社会”,日均流动人口3500多人次、进出船舶280多艘次,极易发生侵财案件。派出所对渔排实行划区、分组、编号管理,并绘制成警务分布图。并以50户渔排为单位建立警民联系点,随时反馈警情动态和社情民意。
三都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殷延智告诉笔者,由于很多渔民不懂法,养殖户之间经常发生一些纠纷。派出所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上法律服务中心,由6名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警官全天候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2005年7月8日,白基湾海域一养殖户把患有“白点病”的1万尾鱼苗迁到外渔潭海域,与外渔潭的养殖户发生矛盾,双方纠集了50多人持械对峙。接警后,边防官兵带领群防组织成员赶到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疏导,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
去年1月18日,警务区又破获一起企图敲诈勒索30万元、破坏养殖生产价值75万元的重大案件,有力保障了渔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一切为了群众的需求
晚上在派出所警务服务厅,笔者看到几个渔民在警官的指导下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值班警官张志权介绍说,渔民白天大多忙于生产,派出所推出夜间办证制度,还自购数码相机上门服务,为2100多户偏远家庭采集相片,仅这一项就为群众节约车船费13万多元。
三都边防派出所辖区多为海岛山区和海上养殖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尤其是海上养殖区水电等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养殖户又来自外地,看病、通讯、孩子上学一度成了难题。
为此,边防官兵多次联系相关部门,筹建自来水厂、铺设海底电缆、开通移动通讯基站,解决了海上通水、通电、通讯难题;发起成立全国第一个海上希望工程基金,协助建立海上希望小学,先后资助171名渔民子弟和62名贫困生圆了读书梦;牵头创立全国第一个军警民联动海上医疗急救120,几年来,挽救了许多群众的生命。
今年2月15日,运载乙炔、液化气等物的一艘小型船只失火。一旦发生爆炸,停泊在周边的52艘船只将遭受灭顶之灾。礁头警务区官兵冒险冲进火船,将已烧得发烫的乙炔、液化气罐扔进海里,迅速扑灭了渔船大火。
几年来,三都边防官兵参加抢险救援行动2300多次,抢救遇险船舶1320多艘、遇险群众5500多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