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成都工业嬗变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2005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项目年”,要求以重大产业化项目、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等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以IT产业为例,在2003年成功引进英特尔项目之后,在2005年3月,作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外资项目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封装测试项目,追加投资,使其在成都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4.5亿美元。

这年的12月6日,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开业,英特尔一期项目芯片组建成投产,“成都造”的上千万颗芯片发送到世界各地客户手中。

  2006年,加快产业发展年。根据工作部署安排,在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方面,要集中力量引进、培育和建设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能有效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培育产业链、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而这一年,IT产业发展势不可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友尼森芯片封装、美国芯源……在整个IT产业发展中,成都已经形成了西部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

  2007年,“三新”突破年。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和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而IT产业发展,则瞄准了做粗产业链、拉长产业。根据规划,力争年内达到60家,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前端;再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项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确保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一批已建成的封装测试项目充分发挥其产能。上下游则大力发展光伏光电等产业。成都,已经撑起了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从“项目年”到加快产业发展年,再到“三新”突破年,IT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仅仅只是我市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5.6%,而今年确定的目标也是25%——成都工业已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从而带动成都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种从粗放型增长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方式”——市经委主任戴晓明接受采访时称:就是要突破工业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的瓶颈,谋求成都工业发展质量好、速度快、后劲足,奋力实现工业新突破!

  从我们争项目到我们选项目,再到项目选我们

  “1—3月已经有30多个项目签约了,目前还有很多项目正排队等着进入园区发展呢!”3月28日上午,郫县计划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良刚,正在对部分准备进入园区的企业进行“三真”考核前的资料核对。王良刚所说的“三真”,是指企业的产品是否真有市场,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真实情况,企业负责人是否真心的前来投资干实事的——只有在通过这“三真”考核之后,企业才具备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按照要求,在工业集中区发展,同时还必须达到投资强度120万元/亩,建筑密度则提高到40%以上等条件,“否则,就只有请他另谋地域发展了……”

  在2004年年底正式重新启动成都现代工业港建设以来,定位配套高新西区产业链来发展产业,郫县选择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印务包装等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招商引资变为“挑商选资”。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目前已经重点引进了包括鑫和实业、金科环保、新希望集团等一批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企业达到76家,142个项目厂房已经基本建成或主体工程正在加紧动工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工业港将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20个以上,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80个以上——王良刚说,目前还有70多个项目等待签约入住。

  从最初的无序竞争项目落户到有选择性的挑选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再到项目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落户,郫县现代工业港的发展,无疑是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而在这背后,则更多的凝集着工业战线职工的辛勤汗水和艰苦的付出。

  实施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促建“四同时”的超常规发展模式,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最佳结合;发挥项目报建联合会审职能,及时对引进项目报建手续进行集中会审、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无前置条件”报建机制,实行交叉报审,同步推进;采用BT、BOT、T-BOD等多方式、多渠道融资的工作思路,充分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到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在成都现代工业港建设过程中,郫县工业人用满腔热忱和全新的发展模式,创造出一个“郫县速度”——每3天引进一个项目,每6天开工一个项目,每90天打造一平方公里的承载能力!

  而今年1—2月的郫县工业发展,则同样让人赞叹:实现全口径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9亿元,同比增长24.4%——工业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开门红!”根据发展规划,今年,郫县将力争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25%,达到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幅30%。王良刚说:“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我们完全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

  细化的工业布局分类标准

  “我们正在搜集资料,将对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及重点工业镇(点)的工业布局规划进行修编!”在采访时,市开发办工作人员缪毓玲在忙碌着整理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上报的工业规划图以及相关资料。作为工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及重点工业镇(点),此次进行修编的内容将主要包括园区内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等等。目前,该修编工作已经形成初步意见,正在征求各个相关单位、区(市)县的反馈意见。

  “目的就是要明确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主导产业,避免恶性竞争!”缪毓玲介绍说,这样,可以让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错位竞争,也是全市工业产业规范化、有序发展。在这之前出台的我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只是按照统计口径的大类来进行分类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原来某工业集中发展区定位的是食品加工,那么究竟是肉类食品加工还是果蔬类食品加工,是肉食品粗加工还是深加工,这样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产业定位上就比较容易混淆或者趋同!”

  据了解,此次修编明确提出: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必须明确的提出各自的主导产业,“不会像以前就很笼统的提出食品工业这个概念,而应该根据各个区(市)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资源,具体细化到如蔬菜食品加工、肉类食品加工等这样的程度!”缪毓玲介绍说,根据目前的设想,他们计划按照统计口径分列的137个小类,来确定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重点镇(点)的主导产业,“上报的重点支持的行业类别不得超过4个!”

  “目的就是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各区(市)县鼓励发展的产业类型和重点支持的行业类别。”据介绍,此次全市工业布局规划纲要的修编,要求各区(市)县按重点依次上报1—3个本区域鼓励发展的产业类型,每一个鼓励发展产业中重点支持行业类别可选择1—2个,上报的重点支持的行业类别总数不超过4个。

  与此同时,此次修编还将对全市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及10个重点工业镇(点)进行全面调查,要求在已经通过评审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点)控制性详规面积的四至界限范围,同时必须绘制出截至2006年底各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及各个工业重点发展镇(点)内所有项目的实际用地布局图。

  循环经济发展的成都案例

  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将水冷冻成为冰块,在白天则利用自然冷却空气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这是去年夏季我市部分单位采用的“冰蓄冷”技术!据市经委工作人员介绍称,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推进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为依托,技术进步为动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利用。2006年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为375.18万吨,同比增长7.13%——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已经引进了专门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知名企业达到10余家,这些企业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在新津县温州路上的新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与设计方探讨工业园区道路外部形象改造工程具体事宜。据介绍,近年来,新津县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废旧铜和铝的集散基地,年贸易额上百亿元,产生一些小型初级加工企业;一些以废旧纸张为原料的再生纸张生产企业也聚集新津。

  据了解,为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还规划了专门区域,来构建废旧铜和铝的集散基地。预计2009年集中规划区域引进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企业达15个,金属深加工企业达到20个,实现税收1亿元,并建立废旧金属收购市场。2011年集中规划区域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企业达30个,金属深加工企业达到30个,实现产值百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再生资源及其配套产业产值占到园区总产值的15%,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形成。

  而在攀成钢青白江厂区,总投资4770万元,新建的工业废水回收工程正在日益发挥其效益,目前该厂区已经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吨钢水耗由实施前的16立方米/吨,下降到目前的8立方米/吨。据该公司副总李善继介绍,作为我市第一能耗大户,攀成钢去年的能耗下降6%,“今年确定的能耗目标是下降5%,要确保5年之内完成下降20%的目标。”

  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越来越多的成都循环经济发展案例,正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画卷。

  东调,一个跨时代的大手笔

  “倒计时开始,5、4、3、2、1,起爆!”

  时间永远铭记:2006年12月29日上午8时27分,攀成钢成都厂区屹立了近半个世纪的最后两根烟囱在定向爆破中轰然倒地,成都市向东发展的重要枢纽——东大街东延线正式通车,标志着为时5年的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这一战略工程基本完成。

  2001年我市启动实施了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工程,通过始终坚持政府调控、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依法推进的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一批”和“三个结合”,较好地解决了“钱从何处来,人往哪里去,怎样提高搬迁水平”等难点问题。特别是2005年以来,紧紧围绕加快新厂建设和加快老厂土地处置两大核心目标,出台了加快东调工程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协调机制,促进了东调工程全面提速。

  5年,并不是很长的时段。但对于成都工业发展历史来说,对于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来说,却是脱胎换骨的5年,涅槃重生的5年——成都工业从此突围体制、机制、地域之困,龙翔于天;成都城市发展也从此迈开大步,从此宜家宜居;成都市民也从此拥有纯洁的一片蓝天白云!

  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青羊和蒲江、锦江和金堂、成华和大邑、武侯和崇州“工业对接”——在去年全市工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我市工业创新提出了建设城区工业以异地发展的“飞地工业”。与此同时,金堂和锦江两地政府和九龙集团采取“2+1”方式共同开发建设九龙服装工业园,崇州积极承接武侯鞋业转移,建设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通过城乡产业的互动,构筑强大的产业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三个集中”,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已经基本形成的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格局!

  通过优化和完善工业布局规划,明确各区(市)县的产业定位和空间规模,形成中心城区与近郊区、远郊区,以及工业集中区与工业点的产业梯度布局、错位竞争的新格局,过去“散、乱、小、差”的布局已基本改变,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融合,统筹了城乡产业共同发展。2006年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9.25亿元,同比增加29.4%,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

  同时,工业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吸纳和承载能力增强。去年,全市工业集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0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66.08亿元。集中发展区对工业项目的承载和吸纳能力逐步增强,新签约工业企业1026户。开工建设工业企业724户,竣工投产工业企业354户,工业集中区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城乡产业协调推进成效明显。青白江以攀成钢、台玻、巨石等大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壮大冶金建材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新区正逐步形成由IC设计、制造、封装、配套及终端产品等相关企业组成的集成电路、软件产业集群;新都区依托香江集团,在新繁镇的成都家具产业园区建设正加快推进;新津县积极吸引化工企业落户,建设以精细化工合成为特色的产业园,邛崃市以农产品养殖、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开始显现;蒲江县在茶叶加工等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方面开始形成聚集优势;金堂县淮口纺织工业园、都江堰市川苏科技园、成华区欧盟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速度加快。武侯区积极依托崇州、金堂打造中国女鞋之都,已初步形成制鞋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本报记者钟文

  摄影 谢明刚 杨永赤 王若冰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