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哈市一家医院首试医药分家,率先迈出医药改革第一步,在赢得广大市民欢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医药分家的医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真的可行吗?医药分家后医院靠什么赢利?药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首家实行医药分家的建国医院的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
患者
允许外购药是件大好事
医院药价高一直是让百姓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造成百姓对医院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3月,卫生部出台《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院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意味着患者可持医院处方,到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店买药。实施医药分家的建国医院的首要措施是:“允许并鼓励患者外购药品。”
谈起药品可以到外面购买,市民张女士很高兴。她说,以前自己到医院看病最愁的就是买药,因为医院的药价有时高得离谱,有时医生开的药在药店买不到。要是一些常见病医生都能开在药店里能买到的常规药,这就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对患者选择权的一种尊重。
质疑
外购药谁来把安全关
对于患者持处方外购药品的这种做法,哈市某医院的一位院长认为,这是对患者不负责任。因为不清楚外面药店的药品质量能否有保证,所以担心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如果病人在外面买药吃出现了问题,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很难分清楚。
对此,建国医院副院长毕强说,目前该院主要为患者诊治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医院要求医生给患者开药时要开常规药品,要书写药品的通用名,便于患者到药店购买。但是,医院并不是鼓励所有患者都外购药品,对于注射类药品,医院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购买,或到部分指定的药店购买。“我们医院的药房药价与市场价格完全持平,由于注射液容易发生意外,所以我们会建议患者不要随便购买。”毕副院长表示,药品质量的管理超出了医院的范畴,应该由药监部门来管,凡在市场销售的药品质量上应该都是过关的。
同时,建国医院实行“双处方”管理制度,即医生每次开出两份处方,一份交给患者,一份由医生保存。一旦患者服用外购药后出现问题,可根据处方向医院查询,由卫生部门进行鉴定,看问题是否出在处方上。
叫板
收费表细化是“马后炮”
很多到医院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医院在给患者开收据时,收据上一般只标着“西药费”或“处置费”等字样,具体的药品和诊疗名称根本没有。医药分家后的建国医院首次尝试了为患者打印收费详单,每位患者就诊后都会拿到两张纸:药品报表和医疗报表,上面详细列举了患者使用的各种药品的价格、数量、生产企业等详细信息。
在该医院,记者看到一份患者的诊疗费用明细,上面列举的信息极为详细。据医生介绍,该患者患有冠心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其间共花去药费1131.16元、诊疗费628.2元。这两张报表医院和患者各自保存一份。对此,不少患者都表示赞成。患者王先生说,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怕钱花得多,而是怕钱花不明白。
但也有人对这两份详细的收费报表提出了质疑:市民李先生认为这种详细的医疗药品报表不过是一种“马后炮”,患者总是在用药之后,或出院时才能拿到这两张表,如果发现其中的问题,该如何核对呢?“药已经用完了,处置也做了,我们事先还是不知情。”
对此,毕副院长表示,该院将收费详单提供给患者就是为了能够使患者明白消费。在用药之前,医生一般会将药品价格向患者告知,但肯定不会这么详细,这种做法还在起步阶段,以后会更加完善。
思考
收费低廉医院能走多远
那么,医药分家后医院靠什么赢利呢?
记者了解到,在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不少大医院会引进一些价格不菲的医疗设备,百姓的就诊费用也随之增长。而建国医院却只选择使用物美价廉的常用设备。
毕副院长说,该院之所以不进昂贵的医疗设备,是因为该院的定位是诊断常见病和多发病,目的是想在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为大医院分流一些小病患者,“这样那些拥有先进设备的大医院就可以专心地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在某医院工作的冯先生对医院进的昂贵医疗设备深有体会。他说,有些医院经常用“某某先进设备”来吸引患者,这些设备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这些钱最后都加在了患者身上。所以一些中小型医院还是应该实惠一些,别摆那些花架子。
而对此,有些人提出质疑,好的医疗设备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医疗设备不进行更新,容易导致诊断错误。
对于医生的收入问题,毕副院长表示,该院医生只有基本工资,暂时没有奖金。据其讲,该院聘请的都是在大型三甲医院退休的老专家,在这里每个月只有固定的基本工资,而且不是很高。这些老专家本身有自己的退休金,“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赚钱。而且我们医院并不想在很短的时间里赚很多钱,只要不赔本就好了,我们要做长期考虑。”毕副院长表示。(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