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漠边来到大海边
3月22日上午,千里迢迢从内蒙古边防总队最西端、自然环境最艰苦的阿拉善盟边防支队专程赶来的政委包宪玉一行6人,与广州边防支队官兵正式签订了结对共建公约,并开始深入一线,实地感受南粤官兵火热的边防生活。
“旱鸭子”第一次当“海军”
3月24日,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士官李斌与乌力吉边防工作站教导员庞宏一道来到蕉门水上公安检查站当兵。当他们与站里官兵零距离接触时,发出会心一笑:原来大伙的脸都一样的黝黑。黑是黑,“旱鸭子”终归还是“旱鸭子”。上午9时半左右,值班室接到一个报警求助电话:一艘渔船发动机出现故障,在海上抛锚,急需救助。第一次出海执勤,他俩都莫名兴奋。可当快艇发动后,来自北方的他们果然还是呕吐不止。但将近3个小时的海上营救过去了,当看到被救助渔民那感激的眼神时,他们还是感到值了。
“开sir”和“赛音查格达”
3月25日,上午8时许,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副所长敖林景跟随莲花山边防派出所所长姜华和辖区民警郑银开,来到87岁的老阿婆梁九家中。原来,梁阿婆家住广州番禺区群星村,一间茅棚屋,没有一个亲人,靠捡垃圾、拾鱼虾聊度余生。看到“开sir”拎着蛋糕和水果,阿婆一脸的疑惑。“今天是您的生日,您老已经高寿87岁了,我和内蒙古的警官来看你了。”梁阿婆伸出颤抖的手接过蛋糕,早已老泪纵横:“这世上,只有‘开sir’还记得我老婆子的生日。”所长姜华介绍,三年前阿婆开始耳聋,除了她的“开sir”,没人能听懂她的话。从此,“开sir”主动承担起了照料老人的责任。敖林景想起了算井子辖区的一位70岁的老牧民陶斯娜。七岁那一年,因为生活所迫,她被父亲以一头六个月的驼羔作为交换卖到了算井子,从此再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今年大年三十前夕,老人家在所里官兵的帮助下,找回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弟弟。陶斯娜逢人便说:“赛音查格达!赛音查格达!(蒙语:好警察!好警察!)”
忙碌的万顷沙边防派出所
3月26日,阿右旗边防大队副大队长牛小东来到万顷沙边防派出所。一天的体验让他感慨良多。不大的派出所,17名官兵,竟管着4万人口,在所辖区里配警率不到万分之七。早上9时去检查完门牌的牛小东,10时半又跟着辖区民警林运籴去跟辖区内的刑释人员打交道。“比我坏的人还有,为什么总是盯着我不放?”曾因参与流氓斗殴,曾被判三年徒刑的小宁一见到他们就没好气地说。但林运籴还是耐心询问他心里的打算,家里有什么困难。不知不觉,就过了1个多小时。回到派出所,牛小东看到堆叠如山的出租屋资料,顿时一阵头晕:“每一个出租屋都要登记,有必要吗?”严所长告诉他,前不久,正是因为及时登记,才发现一个叫张军的吉林在逃犯,消除了一个安全隐患。到了下午,副所长陈镜旭例行都要带队检查学校旁的网吧和娱乐场所。晚上,派出所组建的一支由150余名治安积极分子参加的联防队,分成4个小组,24小时巡逻,警官每晚都要带队。本报记者 郭尧 通讯员 卢敏 陈坚 闫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