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赵琳摄影/本报记者刘洋阳
“到时看机遇吧,哪儿要我就去哪儿吧。”说起毕业后的去向,哈市某高校2007届毕业生李佳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确定自己不考研,而公务员、企业、教师等职位他都想去尝试。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不少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
不能知己知彼,大学生求职很盲目
日前,记者在黑龙江省人才大市场举办的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看到,许多大学生都是手里拿着一堆求职简历,穿梭在各个用人单位的展位前盲目地投放简历。当回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就业困惑”时,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同时,不少用人单位向记者反映,现在许多毕业生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不清楚岗位的需求和自身优势,盲目地投简历,成功率自然比较低。
省人才大市场经理鲍大文认为,每年11月底至次年初是毕业生择业的高潮期,以往在各类的招聘会上都会看到形形色色的求职简历,但用人单位对大部分求职简历都不是很满意,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了解所要竞聘企业的情况,所以自身的特点介绍“不对口”。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陌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才就业、还是对大学生活质量都有不良的影响。记者在哈尔滨市各大高校了解到,近60%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但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多数高校仍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一些培训,或者邀请一些成功校友作经验交流讲座。
“职业规划”让学生“打有准备的就业之战”
随着近几年大学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提前,不少大一学生刚入校就感受到就业压力。为帮助大学生减压,同时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生活,黑龙江大学在黑龙江省率先推出“职业规划与指导”选修课。据该校学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以考大学为目标,但是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了目标,而大学4年时间恰恰是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职业规划与指导”内容包括职业规划基本概念、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社会用人环境、学生认识自我和探索自我的方法,还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设置了求职简历的写法等,使学生在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建立职业目标。
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生感觉受益匪浅,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课堂互动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作决策、如何制订计划、如何分层次地向着目标努力,强化了规划的意识。
黑龙江大学学工部副处长丁宏告诉记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越早越好,早一些认识自己,明确方向,就能打有准备的就业之战。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的心理压力。
职业规划教育要分阶段实施
在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英国、日本等国也将职业规划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但是在国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零星进行。专家们呼吁要尽快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省人才大市场经理鲍大文认为,职业规划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模式,开发标准性的课程和教材,并对相关师资进行培训,争取实现企业和高校的联动,进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应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目前,黑龙江省的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职业规划选修课,但大多都是针对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的,针对性较强,使一些想听职业规划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无从听起”。黑龙江大学学工部副处长丁宏讲,职业规划课程应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