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类媒体 > 齐鲁晚报

谁该为追星梦想买单

  女不教,父之过

  按说人死为大,女粉丝杨丽娟之父已然跳海自杀,再大的过错也该原谅,可是仔细看了近期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之后,还是忍不住写下这样的标题。

  对于这个消息,我一开始的反应是厌恶女粉丝杨丽娟,怎么冷酷到这种地步,为了自己追星竟不顾父亲的死活?后来看到杨父的遗书才醒悟,杨丽娟追星有三分错,杨父倒有七分,完全是他的错误引导把女儿弄成这样,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杨父到死都不认为女儿的追星有任何过错,反而在遗书里要求刘德华还要再见女儿,不然死不瞑目。12页的遗书里通篇都是对刘德华的指责和谩骂,见不到任何自省和反思,与他死后女儿杨丽娟的反应可谓如出一辙。

  现在我基本认同杨氏父女有偏执性妄想精神病的说法,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极端个例,不是精神上有缺陷,很难做出这么极端的事。而且我从一家博客里看到,杨父的跳海很像是有预谋的。

  这位博客作者说,他3月29日上午曾收到一封兰州的匿名信,此人自称与杨丽娟认识,信中说:“她爸爸借钱去香港,本来就没打算要回来,因为他还不起这个债务。”“我这辈子和你妈能去一次香港,死也值了,你别怕见不到,我有办法”,“杨丽娟说人家不会和我单独见面的,并提出要回家,但她爸爸不同意,说‘不见面?不见面我就去跳海,我留下遗书看他见不见’,杨丽娟以为她爸爸在开玩笑,没想到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

  这封信中所说的内容令人半信半疑,是因为其中有些说法看似也不无可能,与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一些情况也比较吻合:比如杨丽娟母女俩为什么闭口不谈死人如何安置的事,却一再要求非要见到刘德华。娱乐圈大嘴宋祖德也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透露杨父自杀是有预谋的,目的是先把自杀的消息透露出去,然后让媒体逼刘德华出来见面。

  病态的人格,病态的教育,病态的家庭,上演了一场令人痛心但并不值得同情的悲剧。病态的父爱

  霍晓蕙

  刚开始听到杨丽娟父亲跳海自杀的消息,我还以为这是一位对女儿绝望的父亲,以死劝诫疯狂追星的女儿。但当我后来看到杨父在洋洋洒洒长达12页的遗书中为女儿说话,控诉刘德华时,顿时感觉一种难言的悲哀。女儿盲目追星固然可叹,父亲一味满足女儿的要求,也犯了致命的错误!相信很多人都会唾弃这种偏激的病态的父爱。

  在遗书中,杨父痛骂刘德华,言语中已经不是把刘德华当成明星,完全就像是岳父责骂负心女婿的口吻。其实,为了女儿,杨父一直很出格。全家的生计仅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然而在杨丽娟追星的当初,便四处举债帮其圆梦。为了却女儿见上偶像一面的心愿,全家竟卖掉住房到京城租房居住,两次远赴香港,直至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显然,这种家庭教育的错位乃至放纵,更加“坚定”了杨丽娟的追星信念,导致其举止越来越古怪,越来越疯狂。不上学,不工作,专职追星追了十几年,没能收获追求偶像的快乐,倒是酿就了父亲跳海的人间悲剧——这是一个何其疯狂的追星之家!

  心理学家分析,杨丽娟不是一个正常人,她一家人都有心理疾病。的确,杨家的悲剧是一个极端,或许我们不能用常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来看杨丽娟一家人的举动,但任何极端,都是把一种现象撕裂来给人看,杨家的悲剧,从社会的角度或许也有积极的一面。最起码,它应该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对我们有启发:家庭对追星这样的行为应该怎么加以引导?父母对子女的爱应把握尺度,合理的需求,尽力去满足;不合理的需求,应及时制止,培养其自我控制欲望的能力和习惯,让子女们的心理发育处于良好健康的状态。其次,对于子女的不健康心理问题,要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一般迷恋某个明星,都有一定的“背景”。家长应及时帮其分析人物角色,完成注意力的转换:以刘德华为例,他的外形固然迷人,其执著勤奋的从艺态度却更有人格魅力。与其痴迷尾随其后,不如学习他的这些好品质。请医生来

  赵晓峰

  从理智角度讲,我也觉得此女实在可恶,为了一个万里之外的香港明星逼死生身父亲,简直荒唐、荒谬、不可理喻;但从情感角度讲,又不得不对她心生怜悯,毕竟父亡家破,纵然她有千错万错,到了这般地步你又如何忍心指责她呢?

  我想这种矛盾也是公众与媒体面对此事的一种普遍心态,哀其可怜,怒其荒谬。可仔细一想,这几天媒体有关杨丽娟与刘德华谁更应该负主要责任,或者我们关于应该指责还是同情杨丽娟的争论已经误入歧途。因为情也好,理也罢,我们争论使用的话语规则都应该在杨丽娟本人也能认同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可杨丽娟本人呢?如果她能够懂得合情合理,事情可能发展到今天吗?一个因为16岁时的一个梦,就把自己13年的青春和整个家庭的幸福都投入到一件完全荒谬的事情上的人,能够和她谈情理吗?或者说,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甚至是精神疾病的病人时,谈论情理有何意义?

  有专家指出杨丽娟事件已经超出了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仅仅因为16岁时的一个梦,就维持了13年对刘德华的疯狂痴迷,甚至因为达不成自己的愿望而几欲轻生。杨丽娟根本就是一个重症病人,而她的父母错在没有把精力和金钱花在给她治病上,而是花费在了寻找刘德华上。

  其实现在想想,一年之前,就报道过杨丽娟疯狂追星的那些媒体,如果不是去“帮助”她联系刘德华,而是帮助她联系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事情恐怕不至于如此吧,媒体对“猛料”、“奇闻”的需求似乎也在这个家庭疯狂的不归之路上起了助推剂的作用,杨父的遗书上就说过,你刘德华应该看到媒体对我女儿追你的报道。

  想到这些,我就更有忧虑,当新闻效应散去,当这个病人杨丽娟不再是媒体的焦点,这个失去父亲、担负巨额债务又身患疾病的杨丽娟又将怎样开始生活呢?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位溺爱女儿的父亲,难道我们还要让这个家庭失去女儿,失去母亲吗?杨丽娟最需要的不是报道,而是治疗。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有同情心,并且想让同情心产生真正的价值,那就让媒体走开,让医生来关照杨丽娟吧。真是可怜

  倪自放

  杨丽娟追星的事情,当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的想法确实有很大问题。但这个家庭和刘德华真的都很可怜。

  现在全国的人都在议论这样一件并不为人认可的事情,这个家庭和刘德华很可怜的症结在于:他们都处在自己的壳子里,他们都觉得自己很无辜,可是他们根本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对话。

  杨丽娟是可怜的。从青春懵懂的时候就开始在梦里喜欢一个人,然后耗费了13年的青春天南海北地去等他,得到的却是如银幕上一样的职业性微笑。13年的青春啊,还有老父亲的一条命,尽管现在还不清楚她父亲跳海的真实内幕,但接二连三的打击,显然已经让这个不太年轻的女孩失态了。是的,我称她为女孩,虽然她与我同龄,已经不是懵懂的小孩子,但杨丽娟的心理依然如孩童般天真。也许你说她心理上有问题,或者说有病,但有病不是我们鄙视一个人的理由,却是我们可怜一个人的理由。

  杨丽娟的父母更是可怜的。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杨丽娟的父母的,说自从女儿追星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之后,老两口都感到很没面子,也很敏感,一天老两口正在自己家门前坐着,一个邻居过来,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你老两口没事在等刘德华吗?”老两口勃然大怒,同人家吵了起来。谁家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自己家的姑娘怎么弄成了这样。也许是老两口的娇生惯养导致了女儿现在的状态,也许是教育方式不对,但爱有错吗?

  其实刘德华也很可怜。作为一个明星,“长得帅不是我的错哦!”记得这是刘德华在某部影视作品中的台词。现在事情弄得不太好了,弄出人命来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刘德华为“太帅”付出的代价?这么多明星,为什么偏偏同我过不去?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虽然从法律上说刘德华无需为这件事情承担什么责任,可这事儿怎么说也闹心啊。刘德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理智的粉丝,对方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急也不是,不急也不是,你如何处理?读家观点

  追星和崇拜的本质是过分迷恋于一些人或一类事,在正常限度内这类行为无所谓好和坏。但是如果陷于极端,就有可能成为心魔而不能自拔。迷恋明星或“星瘾”就如同所有的心理迷恋,如网恋、赌瘾、吸毒一样,既有着精神基础,也有着社会心理原因。

  比如,“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如同“星瘾”一样的一种心理偏差或障碍,形成非理性的依赖,有时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失控地继续。

  同样,许许多多的人在追星和迷恋明星方面也存在这种难以自控的非理性依赖,甚至毁掉了正常的生活,如同杨丽娟一家。

  ——网友张田勘

  追星,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特别是在缺乏信仰的年代,偶像崇拜为年轻人提供了精神寄托。喜欢一个人的相貌,或爱听他的歌爱看他演的电影,都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但如果因为喜欢一个明星,就认为他拉的屎都是香的,那就是生病了。这样的后果,既会害自己,也会害别人。当下一些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不惜跳出来骂人打人,甚至为了引起偶像注意而割腕,已显出了可怕的端倪。

  ——网友曾颖

  在当下这个社会,许多事物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追星,比如上网成瘾。如果社会能对这些“问题少年”进行及时引导和心理干预,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将更幸福。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工作机构转变工作思路,培养相关专家,建立对未成年人心灵健康成长进行干预的机制,如此,像杨父跳海这样的悲剧将不再发生。

  ——瞿方业

  换了你是刘德华,你又能怎样?刘德华当然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作为一位拥有大批“粉丝”的超级偶像,刘德华对自己的言行,一直小心翼翼。在外人眼中,若华仔分外眷顾杨丽娟,那才更加不公平。可是,你能对已经沦为病态的杨氏父女说什么呢?我们当然希望这宗“疯狂粉丝”的自杀事件只是个别行为,作为一位偶像,刘德华实在别无他法,亦肯定责任不在他身上。

  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陪一些艺人出席一些活动时常遇到的“投诉”,那些痴心苦候偶像现身的疯狂影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从昨天已经在这里等你二十多个小时了,凭什么你就不能跟我说句话?”问题是,从来没有人叫你等二十多个小时,那可不是偶像的责任!

  ——文隽(香港金像奖主席)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德华 | 杨丽娟 | 需求 | 一个人 | 一家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