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王佳芬做客央视,讲述危机发生时的幕后故事,总结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得与失
2007年1月26日,上海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由光明乳业副总经理兼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本恒,接替王佳芬担任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王佳芬只保留光明乳业董事长的职务。
消息传出后,媒体议论纷纷。王佳芬在乳业领域拥有“乳业女王”之称,她的卸任将给光明带来怎样的影响?“牛奶教母”王佳芬携手光明“新掌门人”郭本恒做客央视对话节目,这也是郭本恒担任光明乳业总经理后在媒体前的首次亮相。
当领导没有性别差异
王佳芬当年下乡到农场,24岁就开始做农场党委副书记,以后一直做领导。她认为自己的特点就是做领导。
面对社会封给她的“铁娘子”、“乳业女王”等称号,王佳芬更喜欢哪一个?她说,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场面,承担不同的角色。到了企业你就是企业领导,那你就必须果断,必须承担企业的责任,没有性别的差异。在家里你就是妻子,你就是母亲,所以自己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给先生熨衣服的习惯。
危机发生来不及难过
2005年6月,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市场上回收的牛奶重新加工后上市(即“回炉奶”)事件被曝光。尽管一直有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但当这件事发生时,王佳芬还是觉得突然,承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和压力。
她在对话现场回忆事情发生后的情景:“我们郑州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第一时间知道了,我觉得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后公司马上开会,马上派副总赶到第一线,派我们当时的大区经理到第一线。我们内部启动了所有应该启动的程序。我觉得第一拨,我们都非常认真地做了,但是事情的发生比我们准备的要严重得多。”
当时全国报纸都在转载光明“回炉奶”新闻,光明牛奶卖不动了,有的地方甚至下架了。王佳芬感到问题确实很严重。她当时连难过都来不及,只想怎么在最快的时间里面,让每个员工知道事实的真相,然后迅速投入战斗。她发了很多E-mail给全国的总经理、销售经理和她所有的员工,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样对待。
那时,光明的员工,奔波在市场销售的一线,用近乎沙哑的声音,与大客户、经销商和媒体的记者去沟通、说服、恳求,然后去感染消费者、感染商场。
因自责两度提出辞呈
那段时间,她基本上每天跟每个地方的总经理打一个电话,询问情况怎么样,员工情绪稳定不稳定。
王佳芬回忆,自己最最艰难的时候,是黑龙江那个每天有几百吨生产量的工厂一下子没有生产量的时候,当时自己整夜睡不着觉。因为愧疚和自责,她曾经两次给董事会提出了辞呈。她认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自己又没有及时处理好,产生了那么严重的后果,连累了光明,连累了大家。但董事会、员工以及所有的合作伙伴,给了王佳芬非常大的信任和鼓励。
坚定战略目标不动摇
光明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华东,做新鲜奶的能力已经打造得非常好,光明的发展战略是把新鲜奶模式推广到全国。在推广过程中,郑州一个地方发生问题了,连篇累牍的文章都说光明的全国战略走错了。这时的王佳芬并没有动摇自己的目标,她没有因为这件事把自己全盘否定掉。她认为自己不能动摇已经设计好的、一贯坚持的东西。
新之堂咨询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商业评论作家陆新之认为,王佳芬处理危机的方法非常传统:劝服经销商,鼓励团队。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基本动作,不是得分手,真正奠定她能走出危机的,反而是她最早坚持做新鲜奶的全国性布局,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开放工厂重塑品牌
王佳芬回顾光明这一年多的历程,觉得光明能够走出危机阴影,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危机变成机会。“回炉奶”事件对光明的品牌损害很大,他们意识到品牌真的是企业的生命,决定从危机中重塑品牌形象。他们决定跟消费者沟通,把工厂开放给消费者。通过开放日活动,让所有的媒体和消费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光明,解决了很多消费者的疑虑。
2006年年底盘点时,几个重要城市的消费者调查情况表明,光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省和自责还不够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认为,王佳芬在危机中做得最好的是诚恳的沟通,做的不足的地方是,自省和自责还不够,没有把自责向消费者表现出来。
王佳芬总结自己处理危机的得与失,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碰到挫折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但她承认在处理危机中,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需要承认错误。当时那个经理没有管理好,所以后来给免职了,厂长也免职了。
乳业女王交棒郭本恒
王佳芬认为,这次危机事件,对光明的文化、管理、品牌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这次危机使公司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她觉得光明在未来还要打更大的仗,应该由年轻人去承担,建立他们的能力。
在今年1月,王佳芬辞去了光明乳业总经理的职务,只担任董事长的职务。她认为自己还没有退休的感觉,现在只是离开一线,但还要站在外面审视公司的战略,她说自己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光明新的总经理郭本恒在现场表示,在产品和领导公司的发展速度上,自己肯定要继承要发展,肯定要比现在做得好。整理/高静
|